
《舊唐書·文苑傳上·楊炯》:“ 炯 與 王勃 、 盧照鄰 、 駱賓王 以文詞齊名,海内稱為 王 、 楊 、 盧 、 駱 ,亦號為‘四傑’。 烱 聞之,謂人曰:‘吾愧在 盧 前,恥居 王 後。’當時議者,亦以為然。”後以“王後盧前”指詩文齊名。 金 元好問 《别覃懷幕府諸君》詩之一:“ 王 後 盧 前舊往還 江 東 渭 北此追攀。” ********* 《聞楊雲史先生之訃》詩:“ 江 東 渭北 縈懷久, 王 後 盧 前位置難。”
“王後盧前”是一個源自唐代的成語,拼音為wáng hòu lú qián,通常用來形容詩文齊名,但暗含對排名的争議或自謙之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成語中的“王”指王勃,“盧”指盧照鄰,兩人與楊炯、駱賓王并稱“初唐四傑”。楊炯曾自評:“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我自愧排在盧照鄰之前,卻以位列王勃之後為恥)。後人借此典故,以“王後盧前”表示詩文成就相當、齊名于世,但隱含對名次的不認同或自謙态度。
出自《舊唐書·文苑傳》記載: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因文采聞名天下,被合稱“王楊盧駱”。楊炯對此排名表示不滿,認為自己不如盧照鄰,但強于王勃。這一評價反映了唐代文人對文學地位的重視和文人相輕的現象。
這一成語濃縮了唐代文壇的轶事,既是對文學地位的描述,也承載了文人相競的曆史細節。若需了解更完整的典故背景,可參考《舊唐書》或相關文學史研究。
《王後盧前》是一個漢語詞語,由三個字組成。下面将會詳細解釋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王後盧前”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某人的地位退後、失去權力或權威的情況。其中,“王後”指的是國王的妻子,代表着權力和地位的頂峰;“盧前”是指草地,代表着地位的下降。整體來說,這個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從高位到低位或從權勢到普通的轉變。
拆分部首:玉、蔔、艹。
拆分筆畫:玉(4畫),蔔(2畫),艹(3畫)。
“王後盧前”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劉敬傳》中,形容劉敬的地位從王後的丈夫降為盧家的兒婿,地位下降的比喻。
「王後盧前」的繁體字形為「王後盧前」。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以「王後盧前」為例,古時的寫法為「王後路前」。
在古代中國王朝中,宮廷的人事變動頻繁,因此“王後盧前”這種現象時有發生。
組詞:王後、盧前。
近義詞:位高權重、威望突降。
反義詞:位降權回、威重突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