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牍書的意思、牍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牍書的解釋

猶簿書。官署文書。 漢 賈誼 《新書·俗激》:“大臣之俗,特以牘書不報,小期會不答耳,以為大故不可矣。”《漢書·賈誼傳》作“簿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牍書(dú sh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底蘊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形、本義及引申義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形與字源

“牍”字從“片”(剖開的木片)、“賣”(表聲),本指古代書寫用的狹長木片或竹片。《說文解字》釋:“牍,書版也。” 即用于書寫的簡牍載體。

“書”則為記錄、書寫之意,二者結合指書寫于簡牍上的文字或文書。


二、核心釋義

  1. 書寫載體

    指古代以竹、木制成的書寫材料,單片稱“牍”,多片編連為“冊”。《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牍,古代書寫用的木片。”(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6卷 第1253頁 。

  2. 文書類别

    特指官方文件、公文信函。如《漢書·刑法志》載:“文書盈于幾閣,典者不能遍睹”,其中“文書”即包含牍書類公文(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

  3. 引申指書籍/文獻

    因簡牍為早期書籍形式,故“牍書”可泛指典籍。如《論衡·量知篇》:“截竹為筒,破以為牒,加筆墨之迹,乃成文字”,描述簡牍成書過程。


三、文化與社會功能


四、現代應用與學術價值

今雖無實物使用,但“牍”仍存于詞彙中: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3. 王充《論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4. 《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
  5.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網絡擴展解釋

“牍書”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為古代官署的文書,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古代官署使用的文書或簿冊,即“簿書”。

    • “牍”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常用于公文或書信。
    • “書”在此指記錄、文書,合稱表示官方文件。
  2. 曆史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賈誼《新書·俗激》提到“大臣之俗,特以牍書不報”,《漢書·賈誼傳》中“牍書”亦作“簿書”,說明其與古代行政文書密切相關。

二、延伸解析

三、文獻參考

可通過漢典()及《新書》《漢書》等古籍進一步考證其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編譯參天貳地差勁邨寺蹙怒電阻率豆角蹲聚凡筆凡要法式負債累累宮庸鴻渚荒草堅持不渝講榻堅營吉旦姐夫節木鳥吉亨京東大鼓絶學刊頭可塑性狂夢兩庑臨渴穿井勵志爐丁綠頭巾沒好沒歹門戶之見靺鞨木珊瑚目所未睹難不成囓氈哝咶請俸侵取窮餘绮霞耆指日光撒婁聲張勢厲勢望聳跸貪食梼杌天理昭彰統手痛心傷臆脫戶惟日為歲先難後獲霞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