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訟阋的意思、訟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訟阋的解釋

争訟。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三王》:“俗儒新生,不能採綜,多共辨論,至於訟鬩。” 晉 葛洪 《抱樸子·弭訟》:“訟鬩穢辱,煩塞官曹。”《清史稿·德宗紀一》:“以 四川 州縣民、教訟鬩,諭 魁玉 等持平訊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訟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指因争執、糾紛而引發的争訟或争論,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由“訟”(争辯)和“阋”(争鬥)組合而成,整體指因矛盾引發的争吵或法律訴訟。例如《清史稿》中提到“民、教訟阋”,即民衆與教會因糾紛對簿公堂。

  2. 文獻例證

    • 漢代應劭《風俗通義》提到“俗儒新生……至於訟鬩”,描述儒生因見解不同激烈争辯。
    • 晉代葛洪《抱樸子》以“訟鬩穢辱”形容因訴訟導緻的混亂場面。
  3. 構詞分析

    • “訟”本義為争論,《說文解字》解釋為“以言曰訟”,強調言語上的争辯。
    • “阋”多指内部争鬥,如“兄弟阋牆”(家族内鬥),與“訟”結合後含義更偏向公開糾紛。
  4.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籍,描述官民矛盾、學派争論或禮法糾紛,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抱樸子》《清史稿》等文獻原文,或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訟阋的意思

《訟阋》是一個中國古代的成語,意為争論、争執。

拆分部首和筆畫

《訟阋》的兩個字分别由“讠”和“阝”組成,其中“讠”是表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阝”是表示城牆的形狀。所以,“訟阋”可以形象地比喻為人們之間發生的争執對立。

來源

《訟阋》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篇》中。在這篇文章中,荀子講到了争論的不正确之處,提倡和平和諧的學習環境。

繁體

《訟阋》的繁體寫法為「訟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許多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訟阋》的古代寫法為「訟閡」,其中「閥」是表示封閉的意思,形象地描述了争執雙方之間的隔閡。

例句

他們為了那個問題争吵了很長時間,最終陷入了訟阋之中。

組詞

訟狀、訟師、訟案

近義詞

争論、争執、争議、争端

反義詞

和諧、協調、共識、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