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耳聞的意思、目睹耳聞的詳細解釋
目睹耳聞的解釋
睹:看見;聞:聽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詞語分解
- 目睹的解釋 ∶眼見;親眼所見死傷情況不堪目睹 ∶親眼看見這樁事故是許多漁夫目睹的詳細解釋亦作“ 目覩 ”。親眼看到。《後漢書·劉根傳》:“促召之,使太守目覩,爾乃為明。” 南朝 宋 謝靈運 《七裡濑》詩:“
- 耳聞的解釋 耳朵所聽到的;親耳聞聽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聞詳細解釋聽說,聽到。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鬼非目睹,語非耳聞,恍惚杳冥,茫無實據。” 朱自清 《執政府 * 記》:“我隻說我當場眼
網絡擴展解釋
“目睹耳聞”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拼音與釋義
- 拼音:mù dǔ ěr wén()
- 釋義:指親耳聽到、親眼看見,強調對事物的直接感知。
用法:聯合式結構,多作謂語,用于描述親身經曆的場景()。
出處與典故
- 來源:出自《資治通鑒·唐紀睿宗景雲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意為“口頭描述不如親身經曆,聽聞傳言不如親眼所見”()。
例句與應用
- 古代用例:
宋代耐得翁在《都城紀勝》序中寫道:“仆遭遇明時,寓遊京國,目睹耳聞,殆非一日。”()
- 現代用例:
周邦彥目睹宋徽宗與李師師的親密舉動後,将其寫入詞中()。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耳聞目睹、耳濡目染()。
區别:“耳濡目染”側重長期受環境影響,而“目睹耳聞”僅強調直接感知。
- 反義詞:閉目塞聽、道聽途說()。
注意事項
- 詞序變體:與“耳聞目睹”同義,僅詞序不同()。
- 用法區别:與“耳濡目染”不同,不包含“受長期影響”的隱含意義()。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或魯迅《呐喊·一件小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目睹耳聞》是什麼意思
《目睹耳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親眼看到和親耳聽到,用來形容親身經曆或目擊到的事情。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強調所描述的事情确鑿無疑,非常真實可信。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目睹耳聞》這個成語的部首是「目」,表示眼睛;筆畫數為5,即「木(3畫) + 口(3畫)」。
來源和繁體
《目睹耳聞》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目睹耳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睹」的字形有所差異,它有兩個變體:其一,字中加了「罒」旁,即「覩」,意為察看;其二,字中加了「目」旁,即「睞」,意為眯起眼睛觀察。
例句
1. 他親自去目睹耳聞,才相信了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
2. 隻有親身目睹耳聞,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那場災難的可怕程度。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目擊、目光短淺、耳邊風
近義詞:親臨其境
反義詞:耳不聞、目無法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