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慎為政。 晉 陸機 《辨亡論下》:“敦率遺典,勤民謹政,循定策,守常險,則可以長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謹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解釋如下:
“謹政”指敬慎為政,即謹慎、嚴肅地處理政務,強調執政者需以認真負責的态度治理國家。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陸機《辨亡論下》,原文為:
“敦率遺典,勤民謹政,循定策,守常險,則可以長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意為:遵循先代法典,勤勉愛民、謹慎施政,依既定策略行事,守住險要之地,便可長治久安,避免危亡之禍)。
“謹政”屬于古代政治用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其核心思想是強調執政者需以敬畏之心履行職責,這一理念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辨亡論》原典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謹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謹慎行使政權、治理國家。這個詞語體現了在治理過程中應當保持謹慎、審慎的态度。
《謹政》的第一個字是“謹”,部首是“讠”,總共有11個筆畫。第二個字是“政”,部首是“攵”,總共有9個筆畫。
《謹政》這個詞來源于《禮記·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中的“治國平天下”就是指謹慎行使政權,即“謹政”。
《謹政》的繁體字為「謹政」。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差異。針對《謹政》這個詞,可以使用傳統的古文寫法「謹政」。
1. 作為領導者,他一直秉持着謹政治理國家的原則。
2. 要實現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必須要有一支謹政團隊。
組詞:謹慎、政權、治理。
近義詞:穩健、審慎、小心。
反義詞:草率、魯莽、不謹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