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以軀體沉于水中;投水自盡。《後漢書·梁竦傳》:“﹝ 竦 ﹞既徂南土,歷 江 湖,濟 沅 湘 ,感悼 子胥 、 屈原 以非辜沉身,乃作《悼騷賦》,繫玄石而沉之。”《後漢書·班固傳下》:“昔 卞和 獻寶,以離斷趾, 靈均 納忠,終於沉身。” 李賢 注:“ 屈原 ,字 靈均 ,納忠於 楚 ,終不見信,自沉於 汨羅 之水而死。”
(2).沉滞。指長期不升遷。 明 唐順之 《丁近齋參政像贊》:“弱冠超遷,或快其早;龐眉作尉,或惜其遲。然 駟 ( 顔駟 )也既沉身於郎署,而 誼 ( 賈誼 )也竟堕讒於 湘 湄。”
“沈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投水自盡
指以軀體沉入水中自殺,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例如《後漢書·梁竦傳》記載梁竦感懷屈原、伍子胥投江之事,用“沉身”描述這種悲壯行為。
沉滞不升遷
指長期仕途不順或職位停滞。明代唐順之在《丁近齋參政像贊》中以“沉身於郎署”形容顔駟長期滞留低級官職的境遇。
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如《漢典》《後漢書》)以獲取更精準的古典用例。
《沈身》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物沉浸在某種狀态或情境中,全神貫注,毫無雜念。
《沈身》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身(身),它們分别歸屬于“水部”和“人部”,具體的筆畫數分别是3畫和7畫。
《沈身》這個詞來源于《淮南子·人間訓》:“大魚來者,沈身底而求利;行千裡者,終日驅船而無崩裂之憂。”在這裡,沉身指的是大魚潛入水底,專心緻志尋求利益。
在繁體字中,“沈身”通常寫作“沈身”,其中“沈”字的部首為“水(氵)”,而“身”字的部首為“人(亻)”。
在古代,沈身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其中,“沈”字在古代可寫作“沈”或“沉”,而“身”字的古代寫法為“罙”。
1. 他看書的時候總是沈身其中,很少受到外界的幹擾。 2. 在比賽中,運動員沈身投入到比賽中,全力以赴。 3. 學習的時候,你需要全神貫注,沈身于學業中。
1. 沉浸:全身心地陷入某種狀态或情境中。 2. 沉思:沉迷于反複思考某個問題。 3. 沉靜:表現出安靜、平和的狀态。
專注、全神貫注、專心、入神
漫不經心、心不在焉、散漫、疏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