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惡紫奪朱的意思、惡紫奪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惡紫奪朱的解釋

原謂厭惡以邪代正。後以喻以邪勝正,以異端充正理。古代以朱為正色,喻正統,故雲。語本《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 鄭 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漢書·杜周傳》:“ 孔子 曰:‘惡紫之奪朱’,當世治之所務也。” 顔師古 注:“朱,正色也。紫,間色之好者也。惡其邪好而奪正色,以喻利口之人,多言少實,傾惑者也。” 元 劉緻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不是我論黃數黑,怎禁他惡紫奪朱。” 元 無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這廝每惡6*黨兇徒,敗壞風俗,将好人家惡紫奪朱……豈不聞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惡紫奪朱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惡紫奪朱”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 惡(wù):厭惡;紫:古代被視為雜色的紫色;奪:取代;朱:象征正統的紅色。
    • 原指厭惡紫色取代朱色的正統地位,比喻反對以邪代正、異端混淆真理的行為。
  2. 比喻意義
    引申為對“非正統事物壓制正統”的批判,強調維護正道的重要性。例如現代社會中的低俗内容擠占優質文化空間的現象,即符合此喻義。


二、出處與演變

  1. 經典來源
    出自《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孔子借此表達對禮崩樂壞、價值觀混亂的憂慮。

  2. 曆史演變
    最初針對顔色禮制,後擴展至思想領域。元代文學(如《歧路燈》)用其批判社會亂象,如“滿口中惡紫奪朱”諷刺颠倒是非的言行。


三、用法與示例

  1. 語法功能
    多作謂語或定語,如“惡紫奪朱的行徑終将被唾棄”。

  2. 文學引用
    清代小說《歧路燈》第六十回通過皂隸掌掴情節,暗喻邪氣壓倒正義的社會現實。


四、文化内涵

  1. 顔色象征
    古代以朱色為尊(如天子服飾),紫色因接近黑色而被視為“間色”,這種色彩等級反映儒家對秩序與正統的重視。

  2. 現實意義
    適用于批判當代文化、政治等領域中“劣币驅逐良币”的現象,如網絡謠言掩蓋真相、流量至上沖擊内容質量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典故或延伸用例,可參考《論語》原文及曆代注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惡紫奪朱

“惡紫奪朱”是一個成語,意指劣質的紫色取代了珍貴的朱紅色,比喻不好的事物或劣質品替代了好的事物或優質品。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分解為:

- “惡”字由“亻”(人)和“岑”(山)組成,共5畫; - “紫”字由“糸”(纟,絲)和“此”組成,共12畫; - “奪”字由“夲”(太陽)和“人”組成,共6畫; - “朱”字由“月”和“丿”(勺)組成,共6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宮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朱紅色是一種珍貴的顔色,通常表示權力、尊貴和榮耀。紫色則比朱紅色稍次,在古代有時被用于代表君主權力。在《尚書·周書·銘诰》中,周文王曾有“紫微垂衣”之說,意指紫微宮是天子居住的地方。

繁體的寫法為“惡紫奪朱”。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惡字的舊形為“”,現行的簡化字為“”; 紫字的舊形為“”,現行的簡化字依然為“”; 奪字的舊形為“”,現行的簡化字為“”; 朱字的舊形為“”,現行的簡化字為“”。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這個品牌出了新款手機,但質量很差,真是惡紫奪朱。

2. 這個電視雖然外觀華麗,但音質和畫質卻相當差,真是惡紫奪朱。

3. 這件衣服看起來很不錯,但質量很差,真是惡紫奪朱。

一些與“惡紫奪朱”相關的組詞有:惡習、劣質、次品。

與“惡紫奪朱”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品質優良、卓越品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