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取亂侮亡的意思、取亂侮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取亂侮亡的解釋

古代國家的一種自視正義的對外策略。謂奪取政治荒亂的國家,侵侮将亡的國家。《書·仲虺之诰》:“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孔 傳:“亂則取之,有亡形則侮之,言正義。”《魏書·中山瑛傳》:“取亂侮亡,有國之常道;陳師鞠旅,因機而緻發。”《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凡欲亡人國者,質直坦白宣言於衆曰‘兼弱攻昧,取亂侮亡’而已,非有所赧而求有以借口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取亂侮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詞義解析

該成語指古代國家以“正義”為名實施的對外策略,具體包含兩種行為:

  1. 取亂:奪取政治混亂、内部動蕩的國家。
  2. 侮亡:侵侮即将滅亡的弱國,屬于典型的強權政治邏輯。

二、出處溯源

最早見于《尚書·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亂侮亡。”,原意是商湯在推翻夏朝時提出的政治主張,後成為古代征伐行為的理論依據。

三、結構分析

四、曆史應用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常以此為由發動戰争。如《魏書》記載:“取亂侮亡,有國之常道”,說明該策略被視作治國常規。

五、現代啟示

雖然當代已無直接應用,但其反映的“弱肉強食”政治規則仍具有曆史研究價值。需要注意的是,成語本身帶有明顯的時代局限性,不宜直接用于現代國際關系描述。

提示:目前未發現權威古籍中的具體造句案例,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作為曆史概念讨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取亂侮亡》的意思

《取亂侮亡》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奪取别人的飯碗,自己卻沒有任何收獲,反而自尋死路”。這個成語形容那些出于不正當動機對他人不公平競争或侮辱,結果自己反而一無所得。它提醒人們要誠實守信,不可過分貪心或心懷不軌。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取亂侮亡》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部首分别為:

取:又

亂:人

侮:人

亡:人

根據筆畫數來計算,其筆畫數量分别為:

取:8畫

亂:7畫

侮:8畫

亡:3畫

來源和繁體字

《取亂侮亡》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中國文化,是通過幾千年的演變發展而來的。現代漢字中,“取”、“亂”、“侮”、“亡”這四個字的繁體形式和簡體形式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在古代漢字中:

取字的寫法為“呈”,形狀與現代的取字相似。

亂字的寫法為“乀灣”,上面是“乀”字,下面是“灣”字,表示物品亂掉。

侮字的寫法為“脧”,表示對他人的侮辱。

亡字的寫法為“徃”,表示死亡或沒有了。

例句

他一心想把競争對手打垮,結果卻陷入了《取亂侮亡》的境地。

那些以不正當手段競争的人最終都會遭受《取亂侮亡》的結果。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取勝、取勢、亂世、侮辱、亡羊補牢。

近義詞:得不償失、自掘墳墓。

反義詞:和諧共赢、正當競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