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錯枉的意思、錯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錯枉的解釋

擯斥邪6*惡。錯,通“ 措 ”。語本《論語·為政》:“舉直錯諸枉,則6*民服;舉枉錯諸直,則6*民不服。” 唐 皇甫澈 《賦四相詩·李岘》:“進賢黜不肖,錯枉舉諸直。”《遼史·列女傳·耶律氏常哥》:“錯枉則人不敢詐,顯忠則人不敢欺。”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錯枉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錯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源于儒家經典《論語》。以下是基于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錯枉"源自《論語·為政》:"舉直錯諸枉,則民服。"其中:

    • 錯:通"措",意為放置、安置(《說文解字》:措,置也);
    • 枉:指不正直、邪曲之人(《孟子·梁惠王上》: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全句指"提拔正直者置于邪曲者之上",體現儒家用人思想。

  2. 引申義

    在曆史語境中衍生為:

    • 糾正錯誤:如《後漢書·劉恺傳》"刺史一州,錯枉舉直";
    • 善惡對比:漢代王符《潛夫論》"善人廢則善人錯枉"。

二、文獻溯源

  1. 原始出處

    《論語·為政》第十九章(中華書局點校本):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 經典注疏

    •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釋:"錯,舍置也。諸,衆也。枉,邪曲也。"
    • 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強調:"錯枉即去惡,舉直即用賢。"

三、現代使用現狀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消亡,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收錄。僅見于:

參考資料

  1. 《論語·為政》原典(推薦中華書局2018版《論語譯注》)
  2.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版)
  3. 劉寶楠《論語正義》(中華書局1990版)
  4. 王符《潛夫論·實貢篇》(中華書局2011版)

注:因該詞屬曆史詞彙,建議優先引用紙質權威注本,電子文獻可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原典庫。

網絡擴展解釋

“錯枉”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詞義

“錯枉”指擯斥邪惡或不正直的人。其中:

二、詞源與經典出處

該詞最早出自《論語·為政》: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意為:推舉正直者置于邪曲者之上,百姓會信服;反之則不然。

三、引申與用法

  1. 政治治理:強調任賢去佞,如唐代皇甫澈詩“進賢黜不肖,錯枉舉諸直”;
  2. 社會倫理:遼代文獻提到“錯枉則人不敢詐”,指擯斥邪惡可維護誠信;
  3. 現代應用:多用于強調公正用人或批判不公,如“舉直錯枉”成為倡導公平選拔的典故。

四、相關辨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錯枉”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人唯賢”的治理思想,具有鮮明的道德與政治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舌之聲半疑半信贲華辯訴赑負布拉格捕捉常寐初級小學從葬餌術芳魂幡斿負戾宮線挂懷滾壩國技駭噩還轉灏溔河目海口患惡髻鬓迥語九侯雞爪瘋屦賤踴貴鈞容直墾除兩梁冠嶺阪流星馬帴沒爪蟹謬幽木蘭花骈蔓潑涼水裒彙漆鬓券商壤流榮逸神融氣泰水老鼠花水漉漉樹枝天晷提象頹蕪為主聞孫伍人武行相知恨晚小服席草脅從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