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赍怒的意思、赍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赍怒的解釋

疾怒;暴怒。齎,通“ 齌 ”。 明 袁宏道 《叙小修詩》:“且《離騷》一經,忿懟之極,黨人偷樂,衆人謡諑,不揆中情,信讒齎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赍怒”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赍怒”意為疾怒、暴怒,指情緒激烈、突然爆發的憤怒。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帶有文言色彩。例如,明代袁宏道在《叙小修詩》中曾引用:“信讒齎怒”()。

2.通假字說明

“赍”在此處為通假字,通“齌”(音同“疾”),表示“急速、激烈”的含義。這種用法體現了古漢語中借字表意的特點()。

3.文獻例證

袁宏道《叙小修詩》中的例句:“黨人偷樂,衆人謡諑,不揆中情,信讒齎怒”,描繪了因聽信讒言而驟然暴怒的情景,展現了“赍怒”在語境中的實際運用()。

4.相關詞彙

注意事項

以上解釋綜合了網絡釋義,但因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等權威辭書以獲取更嚴謹的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赍怒

赍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帶着憤怒和義憤而行動,表達憤慨和憤怒的情緒。

拆分部首和筆畫:

赍字的部首是貝,共有11畫;怒字的部首是心,共有9畫。

來源:

赍字由貝和己組成,己是象形字,表示馬的背部形狀,貝則表示馬鞍的形狀。赍原指馬鞍上的裝備。後來擴展為載重物品,再引申為承擔任務。

怒字的心部表示情緒,而其餘的多餘筆畫則表示急躁的情緒。怒原指強烈的憤怒情緒,後來引申為激憤、忿怒。

繁體字:赍怒

古時候漢字寫法:

赍字的古字體為“貯”,其中的“貝”表示馬鞍,而“者”是招式的發音。

筆畫數:貯 - 14畫

怒字的古字體為“怒”,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他帶着赍怒的心情,決心向不公正行為發起抗議。

組詞:

赍弩:帶兵器(弩)而行

赍糧:背負糧草

近義詞:

憤怒、暴怒、憤慨

反義詞:

平靜、平和、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