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頌揚美德。《文選·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方且排鳳闕以高遊,開爵園而廣宴,并命在位,展詩發志,則夫誦美有章,陳信無愧者歟!” 呂向 注:“言今天子仁明,頌美德亦無愧也。”
(2).歌頌贊美。 清 朱之瑜 《上長崎鎮巡揭》:“即四方觀聽者,寧不播揚而誦美。”
誦美是由"誦"與"美"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具有雙重語義維度。從構詞法分析,"誦"指有節奏地吟詠詩文,《說文解字》釋為"諷誦也"《》;"美"則表稱揚贊譽,《玉篇》注為"好色也,贊揚也"《》。二者複合後形成遞進式語義結構:既包含通過吟誦形式傳播美好事物,又延伸出對品德、功業的稱頌内涵。
在曆時語言實踐中,該詞常見于三類語境:①宗教儀式中吟唱贊美詩,如敦煌文獻載"設齋誦美,福被存亡"《》;②文學創作中的頌揚手法,明代《文心雕龍注》提及"誦美之辭,貴在雅正"《》;③日常交際中的贊譽表達,《朱子語類》記有"見賢者則誦美之"的禮儀規範《》。
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多保留書面語色彩,常見于學術著述與典儀文獻。值得注意的是,其語義重心已從單純的聲音傳播轉向價值評判,如《漢語大詞典》定義為"通過特定形式表達對美好人事的贊譽"《》。這種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行為到抽象評價的認知發展規律。
“誦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由動詞“誦”(朗讀、吟誦)和形容詞“美”(美好、優秀)組成,核心含義是通過語言表達對美好事物的贊美與頌揚。
頌揚美德
強調對道德品質或高尚行為的贊揚,例如《文選·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誦美有章”即指通過詩文頌揚君主仁德。
歌頌贊美
泛指對優秀作品、人物或成就的稱頌,如清代朱之瑜在文書中提到“誦美”被用于傳播和贊美善行。
該詞偏書面化,常見于正式文體或古典文獻中,現代口語使用較少。需注意與“頌美”區分,後者更側重直接歌頌,而“誦美”隱含通過吟誦表達贊美的形式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文選》或清代朱之瑜相關文獻。
八關十六子布施暢行無礙常賃持把赤甲赤樸粗大大眼賊大昭電度表敵鬥斷井頹垣對唱二十四品幹大寡嬸鬟髻昏官活産接籬禁不起九屬雞爪瘋考政苦刻臘序蓮米領峤龍煙躶葬露袒鹿野苑弭佩靡忒木化石扭捏偶章千山萬壑傾附青蓮目輕喬驅徙人際聖男試辦霜涉說媒拉纖思乎四時舞突兀萬流帏薄不修微胤文移悟對無戎翔趨賢隽笑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