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徹簾的意思、徹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徹簾的解釋

封建時代,君主年幼,其祖母或母親當政,稱垂簾,歸政則稱徹簾。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 渙 字 仲章 , 保塞 人, 天聖 中,以奉禮郎上書請徹簾還政。”《宋史·高宗紀一》:“ 元祐皇後 在 東京 ,是日徹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徹簾"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撤去垂簾,停止聽政,特指古代太後或皇後結束臨朝攝政,将權力歸還皇帝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徹"

    本義為"撤除、撤去",《說文解字》釋為"通也",引申為終結、解除。此處取"撤除"之意。

  2. "簾"

    指垂簾,古代太後臨朝聽政時,于禦座前設簾遮蔽,以示男女之别,如《宋史·禮志》載:"太後垂簾,輔帝聽政。"

合義:撤去垂簾,象征女性統治者結束代理朝政,權力回歸皇帝。


二、曆史背景與典源

"徹簾"源于宋代垂簾聽政制度,是宮廷政治的典型儀式: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徹簾:封建時代,太後中止臨朝稱制,歸政于皇帝,謂之"徹簾"。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7卷,第128頁。

  2. 《古代漢語詞典》

    撤去簾幕。特指太後停止垂簾聽政。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第189頁。


四、文化延伸

"徹簾"反映中國古代皇權與禮教制度的交織: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7卷)[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2. 古代漢語詞典修訂組. 《古代漢語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3. [宋]李焘. 《續資治通鑒長編》[O]. 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元]脫脫等. 《宋史·禮志》[M]. 中華書局,1985.

(注:古籍原文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版,現代詞典釋義以出版社紙質或權威數據庫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徹簾”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現代引申義來理解:

一、曆史政治含義(主要釋義) 指封建時代君主成年後,其祖母或母親結束垂簾聽政、歸還政權的行為。具體表現為:

  1. 垂簾階段:君主年幼時,由女性攝政者(如太後)在簾後代理朝政。
  2. 徹簾标志:君主親政後,撤去簾幕,攝政者正式歸權。例如《宋史》記載宋高宗時期“徹簾”事件,體現政權交接。

二、現代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辭書(如)将其引申為“徹底透明、毫無隱瞞”的比喻義,強調事物或态度的公開性。但需注意,此用法較罕見,且與曆史本義存在差異。

使用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拜領鬓面碧暈滄茫徹頭刺擊寸節怠惡道馬吊影端潔杜陵翁沌沌法車放恣阜施麸桃哽躃觀看鬼炊猲狙肩辇尖嘴薄舌角心擊鞭解遣極覽搢铎浄水瓶救生艇祭餟矩矱空洞無物樂禍幸災斂影逃形流隸昧心錢氓隸覓句明彩謀夕牧場凝滞青繳喪旛攝念算應恬不知怪提耳往言椀脫萬無一失委笄萎腇誤用遐顧陷刃鮮腆孝烈宵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