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怒;暴怒。齎,通“ 齌 ”。 明 袁宏道 《叙小修诗》:“且《离骚》一经,忿懟之极,党人偷乐,众人謡諑,不揆中情,信谗齎怒。”
“赍怒”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赍怒”意为疾怒、暴怒,指情绪激烈、突然爆发的愤怒。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带有文言色彩。例如,明代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曾引用:“信谗齎怒”()。
“赍”在此处为通假字,通“齌”(音同“疾”),表示“急速、激烈”的含义。这种用法体现了古汉语中借字表意的特点()。
袁宏道《叙小修诗》中的例句:“党人偷乐,众人謡諑,不揆中情,信谗齎怒”,描绘了因听信谗言而骤然暴怒的情景,展现了“赍怒”在语境中的实际运用()。
以上解释综合了网络释义,但因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等权威辞书以获取更严谨的考据。
赍怒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带着愤怒和义愤而行动,表达愤慨和愤怒的情绪。
拆分部首和笔画:
赍字的部首是贝,共有11画;怒字的部首是心,共有9画。
来源:
赍字由贝和己组成,己是象形字,表示马的背部形状,贝则表示马鞍的形状。赍原指马鞍上的装备。后来扩展为载重物品,再引申为承担任务。
怒字的心部表示情绪,而其余的多余笔画则表示急躁的情绪。怒原指强烈的愤怒情绪,后来引申为激愤、忿怒。
繁体字:赍怒
古时候汉字写法:
赍字的古字体为“貯”,其中的“貝”表示马鞍,而“者”是招式的发音。
笔画数:貯 - 14画
怒字的古字体为“怒”,写法与现代相同。
例句:
他带着赍怒的心情,决心向不公正行为发起抗议。
组词:
赍弩:带兵器(弩)而行
赍粮:背负粮草
近义词:
愤怒、暴怒、愤慨
反义词:
平静、平和、宽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