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人之慎言。語出《孔子家語·觀周》:“ 孔子 觀 周 ,遂入 太祖 後稷 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晉 葛洪 《抱樸子·重言》:“於是奉 老氏 多敗之戒,思金人三緘之義。”
“金人三緘”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該成語強調言語的謹慎性,與道家“多言數窮”思想相通,常用于提醒人在特定場合需克制表達欲。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敏感話題的回避态度。
《金人三緘》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将重要的信件或文件封存起來,不讓任何人知曉其内容。這個成語形容某些事物的秘密、重要性或機密性極高。
《金人三緘》可以拆分成“金”、“人”、“三”和“緘”四個字。
「金」字的部首是「金」,它的筆畫數是8。
「人」字的部首是「人」,它的筆畫數是2。
「三」字的部首是「一」,它的筆畫數是3。
「緘」字的部首是「缶」,它的筆畫數是11。
《金人三緘》最早出自《鹿鼎記》這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形容重要文件被三次密封。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引用,成為漢語中一個常用的形容詞。
繁體字在寫作《金人三緘》。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金」字可以寫作「釒」,「三」字可以寫作「參」,「緘」字可以寫作「檢」。
1. 這封信非常重要,必須進行《金人三緘》。
2. 這個機密文件被《金人三緘》後,隻有少數人可以查看。
金字筆、人山人海、三思而後行、緘默
絕密、保密、嚴密
公開、洩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