剗削的意思、剗削的詳細解釋
剗削的解釋
1.削除;鏟除。 唐 馮贽 《雲仙雜記·失去周字知唐必興》:“ 則天 初稱 周 ,方具告天冊文,有吏人見大 周 字上有兩仙童,長二三寸,執刀剗削,斯須視之失去‘周’字。”《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五年》:“二月,甲辰,詔:‘諸州有京觀處,無問新舊,宜悉剗削,加土為墳,掩蔽枯巧,勿令暴露。’”《雲笈七籤》卷二五:“犬鼠不至處,剗削草穢,浄地之上。”
2.廢除;删除。 宋 蘇轍 《論衙前及諸役人不便劄子》:“右臣竊見 元祐 以來朝廷改更弊政,如青苗、市易、保甲等事,一皆剗削,而天下卒無一人以為非者。” 明 方孝孺 《贈盧信道序》:“大 明 禦宇内今三十年,屢詔誥四方剗削 元 之遺弊。”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五:“誤将‘切’字認作正文耳。此則當作剗削,勿使為全書之累也。”
3.克扣,削減。 宋 葉適 《財總論二》:“大将殖私,軍食自制,無復有統,轉運所至,剗削攫拏,……貪贓之人又因之以為己利。”
4.猶讪笑。 明 《殺狗記·王老谏主》:“休怒,路見不平令人剗削。” 明 《殺狗記·謀殺孫榮》:“今日上墳,尀耐 王老 将一幅畫兒為由,當面被他剗削一場。”
詞語分解
- 剗的解釋 剗 ǎ 剗 à 均見“刬”。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 削的解釋 削 ā 用刀切去或割去:削皮。削發(?)。刮削。削足適履(把腳削去一塊來適應小鞋,喻遷就或勉強湊合)。 減少,删除:削剔。削職。削損。 像刀削過似的,一般形容陡峭或消瘦:削壁。削立(陡峭壁立)。瘦削。
網絡擴展解釋
“剗削”(chǎn xuē)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層含義,主要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使用場景:
1.基本含義
- 削除;鏟除:指徹底去除或清除某物,常用于描述對物理或抽象事物的徹底清除。例如:唐代文獻提到“剗削草穢,浄地之上”(清除雜草,使地面潔淨)。
2.引申義
- 廢除;删除:指對制度、文字等内容進行廢止或删減。如宋代蘇轍曾用此詞描述改革弊政“一皆剗削”(全部廢除)。
- 克扣;削減:用于形容對財物、資源的縮減或侵占。例如宋代記載官員“剗削攫拏”(克扣掠奪)。
- 讪笑:明代戲曲中引申為譏諷、嘲笑,如“被他剗削一場”(被其譏諷)。
3.使用注意
- 曆史語境:該詞多用于古代政治、文學場景,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 形近詞區分:需與“斲削”(zhuó xuē,砍削/修飾文辭)、“芟削”(shān xuē,删除)等詞區分,避免混淆。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雲笈七籤》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剗削的意思
剗削(cǎn xuē)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削減、砍去或切除某物的意思。
一、拆分部首和筆畫
剗削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和少(小);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二、來源
剗削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可能是由刺剜和剪修兩個詞組成,用來描述用刀割剪修削的行為。
三、繁體
在繁體字中,剗削的寫法是「剷削」。
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剗削的寫法并不常見,它一般使用「剪彀」、「劖劊」等詞彙來描述同樣的意思。
五、例句
1. 為了讓木材更加平整,工人使用鋸子進行剗削。
2. 醫生建議我進行手術,将腫瘤剗削掉。
3. 在烹饪中,将蔬菜剗削成薄片能夠增加口感。
六、組詞
一些與剗削相關的詞彙包括:修剪、削減、割切、切削等。
七、近義詞
與剗削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剪除、切除、割掉、砍掉等。
八、反義詞
與剗削意思相反的詞語是保留、增加、添加等。
希望這些回答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