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人之慎言。语出《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观 周 ,遂入 太祖 后稷 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重言》:“於是奉 老氏 多败之戒,思金人三缄之义。”
“金人三缄”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该成语强调言语的谨慎性,与道家“多言数穷”思想相通,常用于提醒人在特定场合需克制表达欲。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对敏感话题的回避态度。
《金人三缄》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将重要的信件或文件封存起来,不让任何人知晓其内容。这个成语形容某些事物的秘密、重要性或机密性极高。
《金人三缄》可以拆分成“金”、“人”、“三”和“缄”四个字。
「金」字的部首是「金」,它的笔画数是8。
「人」字的部首是「人」,它的笔画数是2。
「三」字的部首是「一」,它的笔画数是3。
「缄」字的部首是「缶」,它的笔画数是11。
《金人三缄》最早出自《鹿鼎记》这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形容重要文件被三次密封。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引用,成为汉语中一个常用的形容词。
繁体字在写作《金人三緘》。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金」字可以写作「釒」,「三」字可以写作「參」,「缄」字可以写作「檢」。
1. 这封信非常重要,必须进行《金人三缄》。
2. 这个机密文件被《金人三缄》后,只有少数人可以查看。
金字笔、人山人海、三思而后行、缄默
绝密、保密、严密
公开、泄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