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赫的後裔。《梁書·張率傳》:“種北 唐 之絶類,嗣西 宛 之鴻胄。”
鴻胄(hóng zhòu)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合成詞,由“鴻”與“胄”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二者的本義及引申義理解。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鴻(hóng)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2卷,第356頁;《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第623頁。
胄(zhòu)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第3051頁;《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第6卷,第4472頁。
鴻胄的整體含義可歸納為:
指顯赫尊貴的後代,尤指帝王、貴族或名門望族的子孫。
類比參考:類似“華胄”(華夏後代)、“貴胄”(貴族後裔)等詞的結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557頁)。
曆史語境:
古代宗法制度下,“鴻胄”多用于描述皇室、諸侯或世家大族的嫡系子孫,體現血統的高貴性與繼承合法性。
例:唐代文獻《貞觀政要》中“宗室鴻胄,國之枝葉”,喻指皇族後裔為國家根基。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隋唐五代卷,第201頁。
文學用例:
古典文學中常見以“鴻胄”稱頌名門後裔,如清代小說《紅樓夢》第五回“詩禮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鴻胄世澤”暗指賈府顯赫家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鴻胄”詞條釋為“顯貴者的後代”,引《南史·梁武帝紀》“皇基鴻胄”為例(第12卷,第1021頁)。
釋義“尊貴後裔”,并注明其古語屬性(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893頁)。
鴻胄一詞承載中國古代宗法社會的等級觀念,核心含義為尊貴顯赫的後代,常見于曆史文獻與古典文學,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其釋義需立足“鴻”的尊崇義與“胄”的世襲義,結合曆史文化背景理解。
“鴻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呈現:
鴻胄(hóng zhòu)指顯赫的後裔,多用于形容出身高貴、家族地位顯著的子孫後代。例如《梁書·張率傳》中“嗣西宛之鴻胄”,即用此意。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書·張率傳》:“種北唐之絕類,嗣西宛之鴻胄。”,意為傳承顯赫的血脈。
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語境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常見于學術讨論或文學創作。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梁書》原文或漢典等權威古籍庫。
騃颠暗練謷丑百無聊賴靶鏡寶靥北戎碑頭兵要伯慮草木灰層羅朝上尺椽钿雀地媪第三者毦筆汸泉燔焫梵誦風星附婁婦師鞲緤過手貨火攻解衣盤磅戢戈金法警畏驚醒卷餅俊風趷查愧辭列胪燐亂龍準率詣抹搭氣長奇古窮崖絶谷秋狝氣象糅雜軟攤生語伸歇施仁布德書不盡意讨責塌實騰駕烏洞洞霧騰騰相蒙纖過小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