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發的意思、披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發的解釋

(1) [with dishevelled hair]∶頭發披散

披發當風

(2) [a shock of hair]∶散開的頭發

長長的披發

詳細解釋

(1).披散頭發。 漢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下》:“道中相逢多至數千人,或披髮徒跣,斬斫門關,逾牆入屋,或乘騎奔馳。” 明 夏完淳 《大哀賦》:“見 伊川 之披髮,鳴 天山 而掛弓。” 清 王韬 《淞濱瑣話·金玉蟾》:“姬韜容披髮,徒步相從。”

(2).見“ 披髮左袵 ”。

(3).謂出家為僧而未剃度。 柳亞子 《<燕子龛遺詩>序》:“和尚者,君少時嘗披髮 廣州 慧龍寺 ,故朋儕以此呼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披發”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頭發披散
    指頭發未經梳理或未束起,自然垂落的狀态。例如《三國演義》中描述黃巾軍“披發,以黃巾抹額”,體現其儀容不整的形象。
    引申為不受世俗禮教約束,如漢典提到“儀容不整,象征自由或狂放”。

  2. 散開的頭發
    特指長發垂落的形态,如“長長的披發”。


二、曆史與文化引申

  1. 古代用例

    • 《左傳》記載“其披發如故”,形容人物狀态未加修飾。
    • 明代夏完淳《大哀賦》用“披發”描繪悲壯場景,如“見伊川之披發,鳴天山而挂弓”。
  2. 特殊語境

    • “披發左衽”:成語,指異族風俗(披發、衣襟左開),象征文化差異或淪落異族統治。
    • 出家未剃度:如柳亞子文中提到“披發廣州慧龍寺”,代指出家為僧但未正式剃發。

三、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左傳》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披發的意思

披發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它表示把頭發松開或放下來,使之懸垂在肩膀或背部。它常常用來描述人們在不同場合下的發型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披發的部首是手(扌),它的拆分筆畫是7畫。

來源與繁體

披發一詞的源于古時的漢語。在漢字演變過程中,披發沒有繁體字形式,保持了簡化字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披發的寫法并無太大變化,仍然保持着現代的形态。

例句

1. 她披發着長長的秀發,優雅地走過舞台。

2. 他散着頭發,面黃肌瘦,看起來很憔悴。

組詞

1. 披發:将頭發散開懸垂。

2. 披頭散發:形容頭發淩亂,毫無秩序。

3. 披星戴月:形容人長時間工作、學習不休息,像星星和月亮一樣“挂”在頭上。

近義詞

1. 散發:将束縛在一起的物體放開。

2. 松發:松開頭發,使之更為蓬松。

反義詞

束發:将頭發按照一定方式綁好,束縛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