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發的意思、披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發的解釋

(1) [with dishevelled hair]∶頭發披散

披發當風

(2) [a shock of hair]∶散開的頭發

長長的披發

詳細解釋

(1).披散頭發。 漢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下》:“道中相逢多至數千人,或披髮徒跣,斬斫門關,逾牆入屋,或乘騎奔馳。” 明 夏完淳 《大哀賦》:“見 伊川 之披髮,鳴 天山 而掛弓。” 清 王韬 《淞濱瑣話·金玉蟾》:“姬韜容披髮,徒步相從。”

(2).見“ 披髮左袵 ”。

(3).謂出家為僧而未剃度。 柳亞子 《<燕子龛遺詩>序》:“和尚者,君少時嘗披髮 廣州 慧龍寺 ,故朋儕以此呼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披發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結合權威詞典及文獻解釋如下:

一、字面含義:散開頭發

指頭發未經束紮,自然垂落的狀态。

例證:

《禮記·内則》載“女子……拂髦,總角”,鄭玄注“總角,收發結之”,反襯“披發”為未束發之态。古人成年需束發(男子加冠、女子及笄),故“披發”多形容孩童或未冠者。

二、文化象征:蠻夷習俗

古代中原文化視“披發”為邊陲民族的标志,與“束發戴冠”的華夏禮制對立。

典出:

《論語·憲問》中孔子言“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指若無管仲抵禦夷狄,中原将淪落為“披發左衽”(頭發披散、衣襟左開)的異族統治狀态。此意象在後世文獻中成為文化身份的符號,如《漢書·地理志》載“吳越之民斷發文身”,亦屬此類。

三、引申用法:散亂不拘

現代漢語中可形容頭發淩亂或灑脫不羁的形象。

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披發”為“頭發散開”,如“披發跣足”“披發入山”(代指隱居)。文藝作品中亦用于表現狂放或超脫之态,如魯迅《故事新編》寫伯夷“披着頭皮”以示避世。


參考資料:

  1. 漢典“披發”釋義(zidian.911cha.com/zi80d.html
  2. 國學大師《論語》數據庫(www.guoxuedashi.com/lunyu/p_1.html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披發”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頭發披散
    指頭發未經梳理或未束起,自然垂落的狀态。例如《三國演義》中描述黃巾軍“披發,以黃巾抹額”,體現其儀容不整的形象。
    引申為不受世俗禮教約束,如漢典提到“儀容不整,象征自由或狂放”。

  2. 散開的頭發
    特指長發垂落的形态,如“長長的披發”。


二、曆史與文化引申

  1. 古代用例

    • 《左傳》記載“其披發如故”,形容人物狀态未加修飾。
    • 明代夏完淳《大哀賦》用“披發”描繪悲壯場景,如“見伊川之披發,鳴天山而挂弓”。
  2. 特殊語境

    • “披發左衽”:成語,指異族風俗(披發、衣襟左開),象征文化差異或淪落異族統治。
    • 出家未剃度:如柳亞子文中提到“披發廣州慧龍寺”,代指出家為僧但未正式剃發。

三、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左傳》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謷悍标征閉骨補增誠實承弦陳昧窗明幾淨粗書當夜盜截大相徑庭定見二次曲線二張豐端分吟歸裡包堆古先生旱歉黑不溜秋橫草不拈,竪草不動候長畫像醮酒佳設饑困近謗金衡窘罄屐響夔襄良車連绻臨模理狀率神悶棍千年柏漆井傾筐倒箧杞人憂天券台榮悴三條路三頭政治拭拂石履噬犬矢書獸駭逃叛佻橫同好望塵靡及圍擊骛望瑕垢賢勝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