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壺漿的意思、箪食壺漿的詳細解釋
箪食壺漿的解釋
[receive sol***rs with baskets of rice and vessels of congee;welcome sol***rs with food and drink] 老百姓用箪盛着飯,用壺盛着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
箪食壺漿以迎王師。——《孟子·梁惠王上》
詳細解釋
1.用箪裝着飯食,用壺盛着漿湯。《孟子·梁惠王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後用為犒師擁軍的典故。《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将将 荊州 之軍以向 宛 洛 ,将軍率 益州 之衆出於 秦川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将軍者乎?”亦省作亦省作“簞壺”。 林景行 《聽永見視新篇次韻卻答》:“我吟匪簞壺,何以迎王師。”
2.用箪裝着飯食,用壺盛着漿湯。《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 高子 執簞食與四脡脯, 國子 執壺漿,曰:‘吾寡君聞君在外,餕饔未就,敢緻糗于從者。’”後用為饷饋食飲的典故。《孔子家語·緻思》:“ 由 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災,故與民修溝洫以備之,而民多匱餓者,是以簞食壺漿而與之。” 元 秦簡夫 《剪發待賓》第三折:“簞食壺漿,不堪管待,聊表芹意。”
詞語分解
- 箪食的解釋 ∶裝在箪笥裡的飯食 ∶指用飯菜犒勞軍隊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漿迎将軍乎。;;《三國志;諸葛亮傳》詳細解釋.裝在箪笥裡的飯食。《左傳·宣公二年》:“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 清 唐孫華 《維揚舟中
- 壺漿的解釋 茶水、酒漿。以壺盛之,故稱。《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國子執壺漿。” 唐 李白 《丁督護歌》:“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元 張憲 《嶽鄂王歌》:“義旗所指人不驚,王師到處壺漿迎。” 明 張
網絡擴展解釋
“箪食壺漿”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ān sì hú jiāng,以下是詳細解釋:
釋義
指百姓用箪(圓形竹器)盛飯,用壺裝湯水,熱情迎接和犒勞他們愛戴的軍隊,形容軍隊深受群衆擁護和歡迎的情景。該成語強調軍民關系的和諧,帶有褒義色彩。
出處與典故
- 經典文獻: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孟子以此說明百姓擁護仁政之師。
- 曆史背景:戰國時期,齊國伐燕國獲勝,孟子對齊宣王分析戰争勝負與民心向背的關系時提及此語。
用法與例句
- 語法功能:聯合式結構,多作狀語,常與“迎接”“犒勞”等動詞連用。
- 例句:
《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時操引得勝之兵,陳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壺漿以迎之。”
近義詞與延伸
- 近義詞:壺漿箪食、壺漿塞道。
- 延伸意義:現也可比喻對正義事業或受歡迎人物的熱烈支持。
故事背景
春秋戰國時期,戰争頻繁,若軍隊行仁義之舉(如齊桓公伐他國時推行仁政),百姓便會自發以食物慰勞軍隊,體現“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
“箪食壺漿”不僅是一個曆史典故,更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核心,強調民心向背對政權或行動成敗的決定性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箪食壺漿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詞彙,它的意思是飯食和酒。現在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它的各個方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箪食壺漿的拆分部首是⺮、⼄、士、⼾、⼮。它共有20個筆畫。
來源:箪食壺漿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的《詩經》,其中的《召南·箪食瓢醪》一詩。這首詩描寫了古人在野外享受美味佳肴和美酒的場景。
繁體:箪食壺漿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簞食壺漿」。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箪食壺漿可以寫作「箪食壺漿」。
例句:我們在野外享受着箪食壺漿,感覺非常幸福。
組詞:箪食壺漿可以搭配一些其他詞彙使用,比如箪食(指盛飯的簋)和壺漿(指盛酒的壺)。
近義詞:箪食壺漿的近義詞可以是飯菜和美酒。
反義詞:箪食壺漿的反義詞可以是節食和水。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