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魚的意思、退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魚的解釋

《史記·循吏列傳》:“ 公儀休 者, 魯 博士也,以高弟為 魯 相。奉法循理,無所變更,百官自正。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遺相魚者,相不受。客曰:‘聞君嗜魚,遺君魚,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魚,故不受也。今為相,能自給魚;今受魚而免,誰復給我魚者?吾故不受也。’”後因以“退魚”、“退食”為拒賄典實。《後漢書·何敞傳》:“今明公位尊任重,責深負大,上當匡正綱紀,下當濟安元元……使百姓歌誦,史官紀德,豈但 子文 逃祿, 公儀 退食之比哉!” 唐 周昙 《鄭相》詩:“退魚留得終身祿,祿在何憂不得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退魚"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典故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源自春秋時期魯國宰相公儀休的廉潔典故。《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指出:"退魚"指拒絕接受他人饋贈的鮮魚,特指公儀休"嗜魚而拒魚"的典故。該典故最早見于《史記·循吏列傳》,記載公儀休因"奉祿足供魚食"而拒收門客獻魚,體現"受魚失祿,無以食魚"的廉政思想。

現代漢語中,"退魚"被《現代漢語典故詞典》賦予兩層引申義:一是指代拒絕賄賂的廉潔行為,二喻堅守原則不貪非分之利的處世态度。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的古代漢語語料庫顯示,該詞在當代多用于廉政教育語境,常與"懸魚""四知金"等廉政典故并列使用。

從構詞法分析,"退"作動詞表示拒絕、推卻,"魚"作為古代重要食禮,組合後形成"以物指事"的特殊結構。北京語言大學漢字研究所指出,這種"動詞+具象物"的構詞方式,在漢語廉潔類詞彙中具有典型性,同類結構還有"辭金""卻帛"等。

網絡擴展解釋

“退魚”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字面意思指“魚遊回原處”,比喻人或事物退回原來的狀态或位置。例如在文學作品中,可用來形容放棄現有成就、回歸初心等場景。

二、典故溯源

源自《史記·循吏列傳》中公儀休拒魚的故事:

三、文化延伸

唐代詩人周昙在《鄭相》中以“退魚留得終身祿”贊頌清廉品德,現代多用于強調官員拒腐或個人堅守原則的場景。

提示:該詞屬于典故類詞彙,日常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學或廉政教育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

闇夫安窮白梨白絨絨白專雹神參豫敞廳車戶稱功頌德脆繃萃取打爛帳淡墨榜大息惡客蕃宣瓜瓞慣家翰墨筵耗損皇太妃混混庉庉渾濛吤吤及夫經明行修旌賞疾惡絶命辭可事闚閃髡釱勞勌龍斷之登漏眼不藏絲輪圈蟒衣納石念念呢呢擗算傾潑任憑仁者能仁飒瑟失辭食封石鼓文石交手理壽尊暑去寒來術智司隸章私痛擡手通貨緊縮溫故霧文下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