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金屬制的箍,用以束物。《西遊記》第三回:“ 悟空 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四遊記·唐三藏收妖過黑河》:“菩薩就取出一個金箍一抛,遂變做五個,套在怪物身上,頭戴一個,四肢四個。”
(2).比喻用以束縛的東西。 趙樹理 《三裡灣·還得參加支部會》:“天呀,金箍兒越收越緊了。”
“金箍”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字面含義
指金屬制成的環形束縛工具,用于固定或收緊物體。例如《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金箍棒兩端有金箍,中間為烏鐵()。
比喻延伸
象征對人或事物的強制性約束,如趙樹理《三裡灣》中“金箍兒越收越緊”暗指社會規則的壓力()。
二、文學與宗教應用
三、結構解析 從漢字構成看,“金”指金屬材質,強調堅固;“箍”為竹字頭,本指竹制束縛物,後擴展為環形緊固件()。
提示:若需了解金箍在具體作品(如緊箍咒)中的延伸含義,可進一步補充提問。
《金箍》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用黃金制成的箍子。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于形容貴重的物品或者飾品。
《金箍》包含兩個部首:金(钅)和箍(⺮)。其中,金屬是指貴重的金質物品,箍表示箍子的形狀。
根據漢字的筆畫順序,金箍的總筆畫數為15,其中金的筆畫數為8,箍的筆畫數為7。
《金箍》最早出現在明代小說《西遊記》中,作為孫悟空的兵器“金箍棒”的名稱。該兵器由如來佛祖用佛家秘法煉制而成,具有變大變小、隨心所欲等神奇力量。
《金箍》的繁體字為「金箍」,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金箍的字形有所差異,具體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金轂」,字形中的轂表示車轅。此寫法強調了金箍的功能與用途,即用來裝飾或加固車輛。
1. 他戴着一隻金箍戒指,閃耀着金光。
2. 這座宮殿的門檻上鑲嵌着金箍,顯得莊重而華麗。
金戒、金鍊、金币、金條、箍子、木箍
黃金箍、金制箍、金環
鐵環、鐵箍、木環、木制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