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唱第的意思、唱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唱第的解釋

(1).科舉考試後宣唱及第進士的名次。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唱第聽雞集,趨朝忘馬疲。”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畢漸趙谂》:“ 畢漸 為狀元, 趙諗 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於傳報。” 清 唐孫華 《喜姜西溟及第》詩:“殿鼓雷鳴唱第時,卿雲旭日交輝映。”

(2).指進士及第。 唐 劉禹錫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好》詩之十四:“何處深春好,春深唱第家。” 清 徐士銮 《宋豔·果報》:“ 魁 後唱第,為天下第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唱第是古代科舉制度中的專有名詞,指殿試後宣布進士名次的行為。該詞由"唱"(宣告)和"第"(等第)組合而成,最早見于宋代科舉文獻記載。據《宋史·選舉志》載,皇帝親自主持殿試後,按成績高下唱名公布錄取者的名次,故稱"唱第"。

這一制度在唐代已現雛形,至北宋形成定制。考生通過殿試後,由專職官員依次唱誦錄取者姓名及名次,并張榜公示于宮門外。唱第儀式包含三重程式:先由閣門司宣讀皇帝诏令,再由宦官傳唱名次,最後将黃榜張貼于東華門。明代《萬曆野獲編》記載,唱第時需用雅音官話宣告,以顯莊重。

在文學作品中,唱第常作為功名成就的象征。如《宋史·蘇轼傳》記載"轼中乙科,以書謝歐陽修,修語梅聖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後唱第,轼居第二",生動展現了科舉名次對士人命運的影響。南宋詩人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亦多次提及唱第儀式的細節。

該詞現已退出日常使用,但在研究中國古代科舉制度、職官文化時仍具學術價值。當代《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均收錄此詞條,并标注其曆史語用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唱第”是古代科舉制度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1. 科舉考試後宣唱及第進士名次 指殿試結束後,官方按名次公開宣讀考中進士的名單,這一儀式被稱為“唱名”或“傳胪”。例如唐代元稹詩中提到“唱第聽雞集”,描述進士們清晨集合聽候唱名的場景。

  2. 代指進士及第的結果 在文獻中常直接以“唱第”表示考中進士。如唐代劉禹錫詩句“春深唱第家”,即以“唱第”指代進士及第者的身份。

曆史用例:

該詞反映了科舉時代進士選拔的莊重程式,兼具儀式過程與結果的雙重含義,常見于唐宋至清代的詩文及史料中。

别人正在浏覽...

闇默白鹿洞八陽經犇急變弄避骢拂過參尋插艾谄交疇人黛岑呆小症搗治敵寇度荒多瑙河三角洲楓橋夜泊服皁耿亮跪乘函思豪心鶴林友何曾畫虎畫皮難畫骨驩說宦裔混磞溷鼠活潑僭溢節将誡命畸角荊魏倦出矩彠狼子曆級柳花龍廏祿數爐炭麻朝猛盛派數凄欷遶指侍禦水火不相容順時而動肆師蹚土馬田稼同年嫂投綸巍崇握椒下馬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