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泊的意思、寄泊的詳細解釋
寄泊的解釋
猶寄居。 唐 段成式 《劍俠傳·丁秀才》:“ 郎州 道士 少微 頃在 茅山 紫陽院 寄泊,有 丁秀才 者亦同寓宿。”
詞語分解
- 寄的解釋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懷。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蟲。 托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寄信。寄錢。 認的親屬:寄父。寄母。寄子。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泊的解釋 泊 ó 停船靠岸:泊船。泊位(航運上指港區能停靠船泊的位置)。停泊。 停留:飄泊。 〔落( 安靜:淡泊(亦作“澹泊”)。?)泊〕見“落”。 泊 ō 湖:湖泊。水泊。血泊(一大灘血)。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寄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寄居,但在不同語境下存在擴展用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礎釋義
- 拼音:jì bó
- 核心含義:指暫時居住或依附于某處,常用于表示漂泊、旅居的狀态。
2.延伸用法
- 寄居他處:
如唐代段成式《劍俠傳·丁秀才》中的例句:“郎州道士少微頃在茅山紫陽院寄泊”,描述人物在特定地點短暫停留居住。
- 物品暫時存放:
明代史可法在奏疏中提到“寄泊河湖之米”,指将糧食暫時存放在靠岸船隻上,強調臨時寄存的用途。
3.語境與使用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含義。例如,“無家寄泊南安縣”表達漂泊無依的狀态。
4.注意事項
- 部分詞典标注其權威性較低,建議參考多來源文獻或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泊(jì bó)是一個動詞,指的是暫時留宿或居住在别人的家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寄(jì):宀(寶蓋)+ 木(本義:木頭) – 共6畫
泊(bó):氵(水字旁)+白(本義:白色)– 共8畫
來源:
寄泊這個詞源于古代詩詞,形容遊子在旅途中寄宿他人的家中。在《詩經·小雅·采蕨》中曾有“寄女寝兮,求作雙璧”這樣的句子,意味着寄宿女子的寝室以尋求一次性的樂趣。
繁體:
寄泊的繁體字為「寄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寄泊古時的寫法為「寄渤」,即用“渤”的字代替了“泊”的字。在古代,渤指的是渤海,由于古人常以水面難行的泊船為喻,因此用“渤”字來表示泊船的意思。
例句:
1. 他因為暫時沒有住所,隻能寄泊在朋友的家裡。
2. 遊子在外流浪,常常需要寄泊在陌生人的家中。
組詞:
寄宿,寄居,留宿,借宿,寄存,借寓
近義詞:
借宿,留宿,借寓
反義詞:
歸宿,歸還,返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