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胸懷。 唐太宗 《初春登樓即目觀作述懷》詩:“憑軒俯蘭閣,眺矚散靈襟。” 宋 朱熹 《聞善決江河》詩:“ 大舜 深山日,靈襟保太和。”
(2).心智。 嚴複 《原強》:“且也六七齡童子入學,腦氣未堅,即教以窮玄極眇之文字,事資強記,何裨靈襟!”
(3).書信用語。對受信者的顔容的敬稱。《舊唐書·李密傳》:“脫知動靜,數遲貽報,未面靈襟,用增勞軫。”
“靈襟”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íng jīn,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三類:
胸懷
指人的胸襟或氣度,常用于描述開闊、深邃的思想境界。例如唐代李世民《初春登樓即目觀作述懷》中的“憑軒俯蘭閣,眺矚散靈襟”,以及宋代朱熹詩句“靈襟保太和”,均以自然景象暗喻胸懷的廣博。
心智
強調思維敏捷、才智聰慧。如嚴複在《原強》中批評舊式教育時提到“何裨靈襟”,即指對心智培養的不足。現代用法中,該義項可延伸為形容人解決問題的靈活與創造力。
書信用語
舊時書信中對收信人容貌的敬稱,屬于禮節性表達。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或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靈襟》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情感或靈魂的内在世界,也可以描述一個人的性格或氣質。
《靈襟》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靈字”的靈部,右邊是“衣字”的衣部。其中,“靈”部屬于八畫,“衣”部屬于七畫。
《靈襟》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莊子·齊物論》,原指人的内心深處的悟性和靈敏度。後來,這個詞被廣泛地引用和使用。
《靈襟》的繁體字為“靈襟”,字形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靈襟》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霊襟”,其中,“霊”表示靈性,“襟”表示胸懷。
1. 他的靈襟深邃,思考問題總是能夠抓住本質。
2. 她的作品流露出一種獨特的靈襟,讓人深受觸動。
靈感、靈動、靈敏、襟懷、襟抱
心靈、内心、思想、精神
呆闆、遲鈍、愚笨、無靈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