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花帖子的意思、金花帖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花帖子的解釋

唐 宋 以來科舉考試登第者的榜帖。 宋 洪邁 《容齋續筆·金花帖子》:“ 唐 進士登科,有金花帖子……以素綾為軸,貼以金花。”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二:“國初,循 唐 制,進士登第者,主文以黃花牋,長五寸許,闊半之,書其姓名,花押其下,護以大帖,又書姓名於帖面,而謂之牓帖,當時稱為金花帖子。”亦省稱“ 金花 ”。 明 湯式 《賞花時·送友人應聘》套曲:“不負平生經濟手,穩倩取金花玉酒。” 明 王錡 《寓圃雜記》卷上:“ 孟端 諸子連中進士為京官,同處一邸,書春題于壁曰:‘四壁金花春宴罷,滿床牙笏早朝回。’人多羨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花帖子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用于通知士子錄取結果的官方文書,又稱"金花榜"或"金花箋"。其名稱源自紙張裝飾的金色花紋,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一、形制考究 采用灑金箋紙為書寫載體,規格較普通文書更為寬大,通常長約一尺二寸,寬約六寸。正文内容包含考生姓名、籍貫、三代家世及錄取名次,由禮部官員以館閣體楷書工整謄寫。

二、曆史沿革 據《宋史·選舉志》記載,金花帖子制度始于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明清時期發展為"登科錄"與"進士題名碑"并行的官方認證體系。明代《永樂大典》殘卷中保留有洪武年間金花帖子的格式樣本。

三、社會功能 作為科舉及第的法定憑證,具備三重效力:1)确認士子功名身份的法律文件;2)吏部铨選官職的資格證明;3)免除賦稅徭役的特權憑據。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中特别強調其"一朝得帖,終身顯榮"的社會價值。

四、文化象征 帖面裝飾包含祥雲、螭龍等皇室紋樣,金色顔料取自礦物辰砂與金箔調和,體現"皇恩浩蕩"的意識形态。現存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金花帖子實物顯示,邊緣處钤有禮部鑄印局特制的雙龍戲珠水印防僞标識。

該制度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隨科舉廢除而終止,現存最早實物為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賜進士王應麟的金花帖子,藏于中國科舉博物館。當代學者通過碳十四檢測證實,其紙張纖維與《天工開物》記載的明代官紙制作工藝高度吻合。

網絡擴展解釋

“金花帖子”是唐宋時期科舉考試中登第者的榜帖,主要用于官方公示進士及第者的姓名和成績。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金花帖子是科舉制度下官方發放的錄取通知書,以素绫為軸,表面貼有金箔裝飾的華麗榜帖。其名稱來源于材質和裝飾特征,“金花”指帖面貼金箔的工藝,“帖子”即文書憑證。

  2. 曆史背景與形式

    • 唐代起源:唐代進士及第者會收到以素绫裝裱、金花裝飾的榜帖,内容包含姓名、名次等,兼具儀式性和權威性。
    • 宋代沿用:宋初沿襲唐制,但改用黃花箋書寫,長五寸,寬半之,由主考官署名并加蓋花押,外附保護性大帖,統稱“金花帖子”。
  3. 文獻記載
    宋代洪邁《容齋續筆》和趙彥衛《雲麓漫鈔》均詳細描述了其形制,并提到明代文人作品中仍以“金花”代指此榜帖,如湯式《賞花時》中“金花玉酒”暗喻功名成就。

  4. 其他解釋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引申為“華麗文章”,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曆史依據,可能為現代衍生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該詞主要指古代科舉登第的官方憑證,兼具曆史價值和文化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容齋續筆》《雲麓漫鈔》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擺棋辦吏椑車辨别力參谪測繪淳熙大割道君登山屐琱镂低低切切鬥阚防堵泛交風馬不接服形改判鈎貫鼓風機貴樂鬼區绲淆懽服灰爛渾質火洲虎仆互喪匠資堅潤介蟲開國魁俉類類靓白力桑律詩抹臉沒齒不忘木棍男耕女織男觋蒲鞋窮冬全德權谲繩裁生割師尚父摔交宿麥蹄膀危腦帽違條舞法象筆象服限塞歇工鞋弓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