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辦吏的意思、辦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辦吏的解釋

(1).幹吏。《新唐書·李國貞傳》:“ 國貞 清白善用法,世稱辦吏。”

(2).辦理雜務的吏役。 清 李漁 《風筝誤·冒美》:“蒼頭充辦吏,老婦代司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辦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複合詞,現結合權威文獻與詞典釋義解析如下:

一、詞義解析

“辦吏”由“辦”與“吏”組合而成。“辦”在古漢語中意為處理、操持,《說文解字》釋為“緻力也”;“吏”指古代官府中處理文書或雜務的底層官員。合指古代官府中負責辦理具體事務的基層官吏,常見于宋元文獻,如《宋史·職官志》提及地方衙門中“辦吏掌簿籍勾稽”。

二、詞源流變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注疏“置辦吏以課效”,但作為固定官職稱謂盛行于宋元時期。明代《吏文輯覽》載:“州縣辦吏,專司稅賦造冊”,可見其職能多與財稅、文書相關。清代後隨着官制改革逐漸被“書吏”“胥吏”等稱謂替代。

三、語用特征

  1. 語境限制:多用于古代公文及曆史典籍,現代漢語已無實際使用
  2. 語義側重:強調官吏的實務處理能力,區别于決策型官員
  3. 感情色彩:部分文獻含貶義,如《朱子語類》批評“辦吏舞文弄法”

四、文獻例證

《元典章·戶部》載:“各路辦吏須三日一報錢糧數目”

《萬曆野獲編》記:“州縣辦吏多與豪紳勾結”

(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1993年版、《中國曆史官制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漢典網“辦”字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辦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幹吏
    指能力出衆、善于處理政務的官吏。典出《新唐書·李國貞傳》記載:“國貞清白善用法,世稱辦吏。”
    此處的“辦”強調治理能力,“吏”指官員,常用于形容官員公正且精通律法的形象。

  2. 辦理雜務的吏役
    清代李漁《風筝誤·冒美》中提到:“蒼頭充辦吏,老婦代司阍。” 這裡的“辦吏”指負責具體事務的基層吏員,多指處理文書、後勤等雜務的低級官吏。

二、語義延伸

三、使用建議

若需引用該詞,建議結合具體曆史語境選擇釋義,如讨論唐代官制時取第一義,研究清代基層治理時取第二義。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漢典網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白脈抱着舊皇曆北伐軍避眚補休布指長年三老鏟迹銷聲車右矴石反兵坊佐煩拿翻書奉祠憤懑不平敷衍狗探湯龜貝國甥喝問皇陂環激火海胡戲鹡鴒驕汰接通金燈禁袖迥遠齎擎積序居裡聊爾爾銘牌謬想天開謀府目别彙分難說年侵扭股兒糖秾芳蹁跹凄滄切急輕秀秦望冗餘上衣審己度人詩聯贖金淑清湯參萬流喔咿儒睨無預幰網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