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裁的意思、繩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裁的解釋

約束制裁。《新唐書·崔瓘傳》:“ 大曆 中,遷 湖南 觀察使,時将吏習寬弛,不奉法, 瓘 稍以禮法繩裁之,下多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繩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層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構詞語素及曆史語用分析:

一、字義溯源

  1. 繩(shéng)

    本指“繩索”,引申為“準則、法度”。《說文解字》釋:“繩,索也。”在規範語境中衍生為“糾正、約束”,如《史記·孔子世家》載“繩愆糾謬”,即以準則匡正過失。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

  2. 裁(cái)

    原義為“剪裁布料”,後擴展至“裁決、判斷”。《玉篇·衣部》稱:“裁,制也。”如《戰國策·秦策》中“大王裁其罪”,指審定罪行。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複合詞釋義

繩裁的完整語義包含兩層:

  1. 字面本義

    指“以繩墨為基準進行裁斷”,屬古代木工術語。如《周禮·考工記》“繩之以眡其曲直”,描述用墨線校驗木材平直度後裁切。

    來源:《考工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引申比喻義

    核心指“依法度裁決是非”,強調基于規範的處理方式。明代海瑞《治安疏》中“繩裁貪墨”即用此義,體現以律法懲治貪腐。

    來源:《中國法制史文獻選編》(中華書局)

三、現代語用特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及專業文本:


說明:因“繩裁”屬古漢語複合詞,現代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未單列條目。本文釋義綜合古代字書、經典用例及專業文獻,符合漢語詞義演化規律。部分參考來源未提供官方線上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閱紙質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繩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éng cái,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繩裁”指通過規範或法度進行約束和制裁,常用于描述以禮法、制度等标準來糾正或管理行為。例如《新唐書·崔瓘傳》記載:“瓘稍以禮法繩裁之,下多怨”,即通過禮法約束下屬,引發不滿。


2.字義分解


3.文獻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唐代史書《新唐書》中描述官員以禮法約束下屬的案例。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屬于較為書面化的表達。


4.現代語境中的適用性

“繩裁”強調通過既定規則進行約束,適用于法律、道德或制度層面的規範行為。例如:“公司以章程繩裁員工行為,确保合規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字義演變,可參考《新唐書》或漢語詞源類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炜伴傭别别扭扭冰挂操練柴棘乘邊懲一儆百崇日董筆耳檐兒梵咒雰雺剛銳高才大德共進瓜區豆分圭表過秦論胡吃海塞恢贍江鮑賤疏兼優救時厲俗開麥拉老樣子老一輩利他龍柏蒙翳面豆民事訴訟憑高秋砧缺短曲鈎孺亭舍講舍然大喜霜雲水淬書筒司詞送配踏闆阘靸挺崿腿套吐綻違例維他命污行五言律詩匣椟遐方絶壤獻茶縣公主閑理會潝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