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全德的意思、全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全德的解釋

(1).道德上完美無缺。《莊子·天地》:“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後漢書·桓榮傳論》:“而 佚 廷議戚援,自居全德,意者以廉不足乎?” 李賢 注:“全德言無玷缺也。” 宋 梅堯臣 《葉大卿挽辭》之三:“終始為全德,生榮沒也榮。” 胡適 《<三俠五義>序》:“向來小說家描寫英雄,總要說的他像全德的天神一樣,所以讀者不能相信這種人材是真有的。”

(2).全部特性。 清 戴震 《原善》:“通天地之全德,其見於思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全德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義本源 《漢語大詞典》将"全德"釋為"完滿的道德",強調道德體系的完整性。其中"全"取《說文解字》"完也"之本義,指無缺失狀态;"德"據《廣韻》"德行"之解,特指符合倫理規範的行為準則。

二、哲學诠釋

  1. 儒家維度:在《禮記·中庸》體系中,"全德"指君子通過"盡性""緻中和"達成的道德至境,如朱熹注解"全其天地之性,備萬物之理"。這與《孟子·盡心上》"窮理盡性"說形成呼應。

  2. 道家維度:《莊子·天地》提出"全德之人"概念,主張"形全精複,與天為一",強調通過破除是非分别心來保全自然本性,與儒家道德建構形成互補。

三、當代語義 現代倫理學研究(參見《中國倫理思想史》)将"全德"延伸為道德主體在特定情境中實現義務論與德性論的統一狀态,既包含規範遵守,又注重美德養成。

網絡擴展解釋

“全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全德”由“全”(完全、全部)和“德”(品德、道德)組成,指事物在品德或道德上達到完美無缺的狀态。例如《莊子·天地》提到:“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強調道德上的完整性。

二、詳細解釋

  1. 道德完美
    指個人在道德層面毫無瑕疵,如《後漢書》中“全德言無玷缺也”。這類用法多用于贊譽聖賢或品德高尚者。
  2. 全部特性
    清代戴震在《原善》中提到“通天地之全德”,指涵蓋事物所有本質屬性。

三、應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全德”與“全才”不同,前者側重道德或屬性的完整性,後者強調能力全面。

别人正在浏覽...

百職把晤春工待字閨中澹懷儋石之儲覆卵斧钺公田絓結觀觑冠群含蓋哈什花靥灰劫見時知幾餞筵角箫譏诋酒翁機幸龛靖快哨船磊佹蠡測管窺镂象鹵掠緑頭牌麥蜘蛛蠻貨氂虱命籙命侶南子千狐腋趨風人才難得軟面筋傷廢賞賢罰暴稍安毋躁蜃浪神邃施措霜鬟雪鬓説長論短速碌碌桃花面讨類知原退養讬舍委獻五道将軍誣僞無形五言金城狹鄉邪蕩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