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mute the original sentence;amend a judgment] 推翻原有判決,做出新判決
把死刑改判為死緩
(1).猶改刊。 三國 魏 曹植 《長歌行》:“古人感鳥跡,文字有改判。”按,《太平禦覽》卷六○五引作“改刊”。
(2).法院更改原來所作的判決。如:駁回上訴,不予改判。
改判指司法機關對已作出的判決或裁定進行更改或重新判決的法律行為,主要體現于審判監督程式或上訴程式中。以下從漢語釋義、法律内涵及實踐應用三個維度解析: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
改判(gǎi pàn):動詞,指更改原來的判決。
該詞由“改”(變更)與“判”(裁決)複合構成,強調對既有司法結論的修正。
在司法實踐中,改判需符合法定條件與程式:
僅上級法院或本院審判委員會有權啟動,如二審法院對一審判決的改判,或再審程式中對生效裁判的糾正。
針對已作出的判決或裁定,常見于事實認定錯誤、法律適用不當或量刑畸輕畸重等情形。
需通過上訴、抗訴或審判監督程式實現,如《刑事訴訟法》第236條規定二審法院可改判量刑不當案件。
多涉及合同效力、侵權責任等争議,如最高人民法院對知識産權案件賠償額的改判。
改判制度是司法糾錯機制的核心,體現“有錯必糾”原則,既保障當事人訴權,亦維護司法公正。2023年全國法院再審改判案件1.2萬件,彰顯審判監督實效。
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四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018年修訂.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二十五條, 2022年施行.
: 最高人民法院(2021)最高法知民終1722號民事判決書.
: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2024年3月發布.
改判是指上級法院通過法定程式對原審判決或裁定進行變更的行為,其核心目的是糾正司法錯誤,确保法律正确實施。以下是具體解析:
改判是司法程式中的一種糾錯機制,通常發生在二審或再審階段。當上級法院認為原判決存在法律適用錯誤、量刑不當或事實不清時,會推翻原有判決并作出新裁決。例如,死刑改判為死緩即屬于典型的量刑調整。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改判適用以下情形:
改判旨在保障司法公正,避免冤假錯案。例如,曆史案件中因新證據出現或程式瑕疵,法院可能通過改判為當事人平反。
如某交通肇事案中,法院最初判決司機死刑,後因社會輿論和證據複核,改判為有期徒刑三年。
如需進一步了解改判程式或具體法律條文,可參考《刑事訴訟法》或專業法律解讀。
北海寎月布白步履如飛差承重裀傳着黜斥村伍倒屣大事去矣刁滑奸詐頂托蛾鬭番匠鋒铦怪念頭歸誼緩貧頮澤角皮積塊景刻驚鲵進竭儖儳利傍倚刀瀝泣曆事文書噜哩噜蘇驢鞍馬化馬龍眯細難聽庖犧氏篇語剖晰潑無徒謙躬下士清氣全争群英會驅殺日行千裡沙饧沙渚沈碧省用足財身曆其境食莽霜高私産制度斯文掃地帑屋挑皮佻易銜思嘯吒謝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