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服的意思、象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服的解釋

古代後妃、貴夫人所穿的禮服,上面繪有各種物象作為裝飾。《詩·鄘風·君子偕老》:“象服是宜。” 毛 傳:“象服,尊者所以為飾。” 陳奂 傳疏:“象服未聞,疑此即褘衣也。象,古襐字,《説文》:‘襐,飾也。’象服猶襐飾,服之以畫繪為飾者。” 唐 錢起 《貞懿皇後挽詞》:“有恩加象服,無日祀高禖。” 宋 王安石 《右千牛衛将軍仲焉故妻永嘉縣君武氏墓志銘》:“象服之粲兮,容車之睆兮。” 清 馮桂芬 《顧蓉莊年丈七十雙壽序》:“象服繡葆,蹌躋一庭,國恩家慶,矜耀閭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象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後妃、貴婦所穿的華麗禮服,尤指繪有或繡有象征性紋飾(如翟羽圖案)的祭服或朝服。該詞承載着中國古代服飾制度與禮制文化的重要信息,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闡釋: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與形制特征

    “象服”中的“象”取“象征、表象”之意,特指禮服上代表身份等級的紋樣裝飾。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象服即“繡繪有文飾的禮服”,專用于祭祀、朝會等重大場合。其典型特征是以翟羽(雉雞羽毛圖案)為主要紋飾,象征穿戴者的尊貴地位。例如《詩經·鄘風·君子偕老》中“象服是宜”一句,即描述貴族女子身着繪有翟羽的華服之态,漢代鄭玄注:“象服者,謂翟羽而畫于衣也”。

  2. 禮制與身份象征

    在周代禮制中,象服作為“六服”之一(《周禮·天官·内司服》),是王後及命婦助祭、朝見時的标準着裝,其紋飾、顔色均需嚴格符合身份等級。如王後着“袆衣”(繪翚雉圖案),其他貴族女性則按品級穿着不同規格的翟衣,共同構成以服飾彰顯禮法的制度體系。

二、文化延伸

“象服”一詞的運用,反映了古代中國“以服章明禮儀”的治理思想。通過《詩經》《周禮》等典籍的記載,可見其不僅是服飾名稱,更是宗法制度下身份認同的載體。後世文學作品中(如明代《醒世恒言》),亦常以“象服”借指诰命夫人的尊榮身份,延續了該詞的禮制内涵。


主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詩經·鄘風·君子偕老》(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周禮注疏》(鄭玄注,阮元校刻本)
  4.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從文著,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象服”是古代中國貴族女性在正式場合穿着的禮服,具有鮮明的身份象征和裝飾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功能
    象服是後妃、王後、夫人等貴族女性的禮服,主要用于祭祀、冊封等重要儀式。其核心特征在于服飾上繪制的各種物象或圖形,作為身份與地位的标志。

  2. 裝飾與形制

    • 圖案象征:禮服上的裝飾物象可能包括日月、星辰、龍鳳等具有等級意義的紋樣,體現禮制規範。
    • 文獻佐證:《詩經·鄘風·君子偕老》中“象服是宜”是最早的記載,漢代毛亨注解稱其“尊者所以為飾”。
  3. 曆史與文化意義

    • 唐代錢起《貞懿皇後挽詞》、宋代王安石的詩文均提到象服,顯示其作為貴族禮儀服飾的延續性。
    • 清代學者陳奂認為“象”通“襐”(裝飾),進一步說明其名稱與裝飾功能的關聯。
  4. 與其他禮服的區分
    部分學者推測象服可能與“褘衣”(王後祭服)類似,但具體形制因史料缺失尚無定論。

象服是古代高階女性彰顯身份的特制禮服,通過繁複的物象紋飾強化等級制度,其名稱、形制與功能在《詩經》及曆代文學作品中均有印證。

别人正在浏覽...

蟬翼爲重,千鈞爲輕誠意正心雠刊淳熬從祖祖父大表搗子喋喋不休獨具扼險風災輔翼改纂杠棒高絙百尺攻書光昭歸遯鬼瘧寒鼈赫赤後歲洄旋監納嚼齒穿龈斝彜金夫郡乘君器居移氣,養移體客戍寬松雷轟薦福碑類例良姻蓮花敹徹利口滿臉春風沒什麽梅須目眩神迷褭娜翩聯鼙角情愫秋露絿絿三避色絲賞世升合盛情難卻畬田田蠶偷榮王妃微末憸利韅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