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忌克的意思、忌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忌克的解釋

見“ 忌克 ”。


亦作“ 忌剋 ”。亦作“ 忌刻 ”。1.謂心存妒忌而欲駕淩于人。亦泛指為人妒忌刻薄。《左傳·僖公九年》:“無好無惡,不忌不克之謂也。今其言多忌克,難哉!” 孔穎達 疏:“其言多所忌,多欲陵人。”《晉書·王濟傳》:“然外雖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傷物,儕類以此少雲。”《北史·房彥謙傳》:“主上性多忌剋,不納諫諍。”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有朝一日打下了天下,隻要你 張敬軒 對百姓行仁義,對老夥伴大度優容,不要心存忌刻,誅戮功臣,我 李自成 願意解甲歸田,做一個 堯 舜 之民。”

(2).猶忌恨。《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陳定 平時家裡飽煖,妻妾享用,鄉鄰人忌剋他的多,看想他的也不少。”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視學術之不若己者與資望之在其下者,如遇僕隸;高己者則生忌克;同己者則相标榜,利害之不相容,則雖同己者而亦嫉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忌克(又寫作“忌刻”)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複合詞,主要包含兩層含義:

  1. 釋義與詞源 忌克指人心胸狹窄、刻薄善妒,常因嫉妒而排擠他人。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九年》:“以是始賞,國且何誅?雖能赦外,内忌克多矣”,指晉獻公因猜忌導緻國内動蕩。《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謂心存妒忌而欲淩駕于人”,強調負面性格特征。

  2. 古籍例證 清代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記載:“(房玄齡)佐太宗定天下,終始一心……而世傳玄齡晚年以稍自見忌克,辭位。”此處描述房玄齡因受同僚忌克而隱退的典故,印證該詞在古代政治生态中的使用場景。

  3. 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忌克”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側重表達“因妒生恨”的心理狀态。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歸入貶義形容詞,釋義為“對人忌妒刻薄”,與“寬容”“豁達”構成反義關系。

  4. 相關詞語辨析 需注意與“忌憚”“忌諱”等詞的區别:“忌憚”強調畏懼,“忌諱”側重避諱禁忌,而“忌克”特指因妒忌産生的攻擊性行為。該詞在《辭源》中被标注為“舊時常用語”,現代口語中多替換為“嫉妒”“排擠”等詞。

網絡擴展解釋

“忌克”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避免與克制
    由“忌”(不喜歡、避免)和“克”(克制、制約)組合而成,表示對某種事物或行為的排斥與限制。例如:“他行事忌克,從不逾矩。”

  2. 妒忌與刻薄
    更常見的用法是指心存妒忌且為人刻薄,常帶有貶義。如《左傳·僖公九年》提到“多忌克,難哉”,即批評某人因妒忌刻薄而難以成事。這一含義在古籍和現代文學中均有體現,如姚雪垠《李自成》中形容人物“心存忌刻”。


二、使用場景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注意事項

“忌克”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側重不同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現代漢語中,“忌刻”更常用,而“忌克”多保留在書面或曆史文獻中。

别人正在浏覽...

百葉竹罷困邊域逼厄比權量力碧鴉犀搏攫滄路策官長遠差占車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觸途毳膻待祿調陣洞識趸船豐報該涉剛隘幹物光濟漢畤皇帶子戽篼昏定晨省踐輮盡性駿珍兩手空空曆官臨本林檎落市迷離逆旅跑墒陪葬樸馬撲棱黔蒼錢串子遷複全丁羣輩弱力嗣德宿服淘融聽履頭盤秃樹窩窩癟癟毋事相侔小節小潔心馳魏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