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tel;inn] 客舍;旅店
宿于逆旅。——《莊子·山水》
寓逆旅。——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客舍;旅館。《左傳·僖公二年》:“今 虢 為不道,保于逆旅。” 杜預 注:“逆旅,客舍也。” 唐 劉長卿 《早春贈别趙居士還江左時長卿下第歸嵩陽舊居》詩:“逆旅鄉夢頻,春風客心醉。” ********* 《東梓關》:“一時重複身入了舟車逆旅的中間,反覺得是回到了熟習的故鄉來的樣子。”
(2).旅居。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晉 陶潛 《自祭文》:“ 陶子 将辭逆旅之館,永歸於本宅。” 宋 葉適 《剡溪舟中》詩:“自傷憔悴少筋骨,半生逆旅長太息。” 明 何景明 《宗哲初至夜集》詩:“聚散古今同逆旅,莫看風景倍悽然。”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九:“人生寄一世,奄忽如逆旅。”
(3).叛逆的軍隊。 明 王世貞 《中官考二》:“又與少保 于謙 、 王文 等圖為不軌,糾合逆旅,迎立外藩。”
“逆旅”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nì lǚ,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客舍、旅店
這是最常用的字面意義,指古代供旅人暫住的場所。例如:
詞源解析
“逆”古義為“迎接”,“旅”指旅人,合稱即“迎接行旅者之地”,後演變為旅館的别稱。
人生短暫的隱喻
道家思想中常用“逆旅”比喻生命的短暫,如陶淵明《自祭文》中“陶子将辭逆旅之館,永歸于本宅”,以“逆旅”喻生,以“本宅”喻死。
蘇轼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也借此表達人生如寄的哲思。
特殊曆史語境
少數文獻中,“逆旅”曾指代“叛軍”(如《左傳》注疏),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詩句/文句 | 作者 | 釋義 |
---|---|---|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 李白 | 天地是萬物暫居的旅館 |
“人生如逆旅” | 蘇轼 | 人生如短暫寄居的旅店 |
“辭逆旅之館” | 陶淵明 | 比喻生命結束,離開暫居的塵世 |
(注:更多引用可參考、3、5的典籍原文)
《逆旅》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指逆流而行的旅途或者旅行。逆旅可以比喻為與主流社會或者主流思潮相悖的行動或者決定。
《逆旅》可以分解成兩個部首,首先是“辶”(走之辶),表示與行走相關的意思;另外一個部首是“旅”(方之旅),表示旅行或者旅途。整個詞組共有12個筆畫。
《逆旅》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紅樓夢》,它的原文是“逆命旅途”。在小說中,主人公賈寶玉因為受了心靈創傷,選擇了離開家園,在外面流浪,尋找心靈的安慰。因此,逆旅一詞在小說中指的是賈寶玉背離常規的旅途。
《逆旅》的繁體字為「逆旅」,和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逆旅的寫法可以是「逆旅」或者「逆侶」。其中「侶」是旅的古代異體字,表示伴侶或者同伴。
1. 在他的逆旅中,他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
2. 讓我們一起勇敢地踏上逆旅,尋找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組詞:旅途、逆流、逆境、逆行、逆向
近義詞:逆行、違背、挑戰、無畏
反義詞:順旅、順行、順流、順境、合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