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祿的意思、待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祿的解釋

持祿,守祿。待,通“ 持 ”。《墨子·七患》:“仕者待祿,遊者憂反。” 孫诒讓 間诂:“《群書治要》引‘待’作‘持’。”《孔子家語·六本》:“ 回 有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待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字源和古籍來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構成

    • 待:通假字,通“持”,意為保持、持有。
    • 祿:指古代官員的俸祿或福運。
  2. 核心詞義
    指“持祿、守祿”,即保持官職或守住既得利益。例如《墨子·七患》中提到“仕者待祿”,意為官員持守俸祿。

二、古籍引用與擴展

  1. 《墨子·七患》
    原文“仕者待祿”中的“待祿”,被孫诒讓考證為“持祿”,強調官員對俸祿的依賴。

  2. 《孔子家語·六本》
    孔子評價顔回“怵于待祿”,指其謹慎對待俸祿的态度,結合“持祿”更符合君子修身之道。

三、争議與注意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待祿”理解為“等待好運或財富”,但此說法缺乏古籍依據。權威典籍及文字學考證(如漢典)均指向“持祿”為本義。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對俸祿的持守态度,或引申為對利益的謹慎态度。例如:“怵于待祿,慎于治身”(《孔子家語》)。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墨子》《孔子家語》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待祿(dài lù)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和“示”,共有8個筆畫。待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中,其中有一句話:“待祿而去”。在繁體字中,待祿的字形保持不變。古時候漢字寫法一般是傳統的豎排書寫方式。 以下是待祿的例句: 1. 他一直待祿虔誠地供奉祖先。 2. 作為一名忠誠員工,他值得待祿。 一些與待祿相關的組詞包括: 1. 待遇(dài yù):指待人所給予的條件或對待的方式。 2. 待客(dài kè):指接待賓客或對待客人。 3. 待辦(dài bàn):指尚未處理或需要處理的事項。 待祿的近義詞可能有: 1. 尊敬(zūn jìng) 2. 尊重(zūn zhòng) 3. 崇拜(chóng bài) 待祿的反義詞可能有: 1. 輕慢(qīng màn) 2. 不敬(bú jìng) 3. 鄙視(bǐ shì)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