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祿的意思、待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祿的解釋

持祿,守祿。待,通“ 持 ”。《墨子·七患》:“仕者待祿,遊者憂反。” 孫诒讓 間诂:“《群書治要》引‘待’作‘持’。”《孔子家語·六本》:“ 回 有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待祿”是由“待”與“祿”組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溯源

    “待”本義為等待、守候,引申為依靠、需要(《說文解字》釋:“待,竢也”);“祿”指古代官吏的俸給,亦可泛指針對功績的賞賜(《爾雅·釋诂》稱:“祿,福也”)。二字結合後,“待祿”最初指官吏等待朝廷發放俸祿,後擴展為對功名利祿的期待或依賴。例如《禮記·表記》中“事君慎始而敬終,待祿厚而辭位”即強調官吏對俸祿的謹慎态度。

  2. 文化内涵

    該詞在傳統語境中隱含兩層矛盾色彩:一方面體現儒家“君子謀道不謀食”的仕途觀(參考《論語·衛靈公》),主張士人應以道義為先而非貪求俸祿;另一方面也反映古代社會階層對物質保障的現實需求,如《漢書·食貨志》載“待祿而食者,秩祿已厚”。

  3. 現代語義延伸

    當代使用中,“待祿”可引申為對薪酬、職位等待遇的被動等待狀态,常含貶義,暗指缺乏主動進取精神。例如:“職場新人若隻知待祿,不思精進,終難成器。”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待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字源和古籍來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構成

    • 待:通假字,通“持”,意為保持、持有。
    • 祿:指古代官員的俸祿或福運。
  2. 核心詞義
    指“持祿、守祿”,即保持官職或守住既得利益。例如《墨子·七患》中提到“仕者待祿”,意為官員持守俸祿。

二、古籍引用與擴展

  1. 《墨子·七患》
    原文“仕者待祿”中的“待祿”,被孫诒讓考證為“持祿”,強調官員對俸祿的依賴。

  2. 《孔子家語·六本》
    孔子評價顔回“怵于待祿”,指其謹慎對待俸祿的态度,結合“持祿”更符合君子修身之道。

三、争議與注意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待祿”理解為“等待好運或財富”,但此說法缺乏古籍依據。權威典籍及文字學考證(如漢典)均指向“持祿”為本義。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對俸祿的持守态度,或引申為對利益的謹慎态度。例如:“怵于待祿,慎于治身”(《孔子家語》)。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墨子》《孔子家語》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暗號按籍安暇白燦白果闆檻畚挶不皂昌狂差一點澄别陳序穿空登盤丢三忘四多嬌吠犬偾轍浮套負重高僧诰贈共川鼻飲诃脅花綠頭護耳霍繹肩摩桀心急癢谲谏局足抗喉客家話空室寬言冷熱度數燎徹梨蓋蘆荻落年儚儚奶罩南監掿戰跑光批禀強壯衾材欽念秋帝诠正舍己就人神通遊戲食方于前疏麻通計讬附午梵亵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