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謂晚間安排床衽,服侍就寝;早上省視問安。《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晉 葛洪 《抱樸子·良規》:“雖日享三牲,昏定晨省,豈能見憐信邪!” 唐 楊炯 《從弟去盈墓志銘》:“觀其昏定晨省,立身揚名,怪草蔚其休徵,神魚會其冥感。” 聶绀弩 《談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至于專門講些繁文缛節,如所謂昏定晨省,冬溫夏凊之類,或作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如卧冰埋兒之類的,正和挖空心事來虐待父母的人一樣,連一個也沒有。”
“昏定晨省”是中國古代孝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禮節,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釋義
出處與背景
源自《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強調子女對父母的日常關懷,是儒家孝道文化的體現。
具體行為
文化意義
這一禮節不僅體現對長輩的尊重,還通過日常細節傳遞“孝”的倫理觀念。如《紅樓夢》第三十六回提到,賈寶玉因忽視“昏定晨省”而被視為叛逆。
現代啟示
雖傳統形式已淡化,但核心精神(如關心父母起居)仍具現實意義,可轉化為現代家庭中的日常溝通與照料。
擴展:同義詞“晨昏定省”(見)與之含義相同,均強調子女對父母的持續關懷。
《昏定晨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黃昏時刻用腦筋去思考,而在清晨時節就變得困惑無措。
《昏定晨省》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日”、“廣”、“寸”、“心”、“彳”五個部首。
拼音為:hūn dìng chén xǐng。
總筆畫數為:27畫。
《昏定晨省》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昏》意為黃昏,指睡意朦胧、思維遲緩的狀态;《定》意為思索,指集中精力思考;《晨》意為清晨,指醒來後思維清晰的狀态;《省》意為省察、覺察,指思考分析的能力。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昏定晨省」。
在古代,每個漢字都有多種不同的字形。而《昏定晨省》這個成語古時候有不同的寫法,如:
晡定晨省、昐定晨省、吪定晨省、昏敕晨尋等。
他明明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作家,但是每次到了黃昏時刻,他就變得思維遲緩,完全無法寫作,這是典型的《昏定晨省》現象。
與《昏定晨省》相關的組詞有:
昏昏沉沉、思維遲鈍、早起晚歸、頭腦靈活等。
與《昏定晨省》意思接近的成語有:晏睡晨省、晚市驕客、頭腦發昏等。
與《昏定晨省》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晨思昏想、夜以繼日、聚精會神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