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盡性的意思、盡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盡性的解釋

(1) [unconfined]∶由着性子

盡性地哭

(2) [try all one’s natural ability]∶盡量發揮天賦的個性

窮理盡性

詳細解釋

儒家謂人物之性均包含天理,唯至誠之人,才能發揮人和物的本性,使各得其所。《易·說卦》:“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孔穎達 疏:“窮極萬物深妙之理,究盡生靈所禀之性。”《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 漢 鄭玄 注:“盡性者,謂順理之使不失其所也。” 唐 楊炯 《送并州旻上人詩》序:“道尊德貴,所以名稱并聞;盡性窮神,所以身心不動。” 明 方孝孺 《尚友齋記》:“古今一理也,智與愚一性也,能窮理而盡性,雖即吾身為 孔 孟 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盡性”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1. 基本含義

    • 由着性子行事:指不受拘束地表達情緒或行為。例如“盡性地哭”。
    • 發揮天賦本性:指充分展現人或物的天然特性,如《易經》中“窮理盡性”的表述,強調通過探究事物規律來實現本性的完全展現。
  2. 儒家哲學内涵 源自《易·說卦》與《禮記·中庸》,認為隻有“至誠之人”才能達到“盡性”境界,即:

    • 窮究萬物之理(窮理)
    • 使人、物各循其本性發展(盡性)
    • 最終通達天命(至命) 這一過程體現了儒家“知行合一”的思想。
  3. 用法示例

    • 文學語境:常見于“窮理盡性”“盡性知命”等哲學表述。
    • 日常語境:多用于描述情感宣洩,如“他盡性地發洩情緒”。

注:現代使用中需注意區分語境,避免混淆其哲學深意與字面含義。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語詞典》或《禮記》原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盡性

盡性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或事物表現出其最大的品質或特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盡 (部首:屍,筆畫:5) + 性 (部首:心,筆畫:7)。

來源:盡性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道》一文中。在該文中,莊子通過描繪孔子的品德和智慧,強調了盡性的概念。

繁體:盡性。

古時候漢字寫法:盡性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可以寫作「儘性」。

例句:他在工作中盡性發揮出了自己的才能。

組詞:盡情、盡力、盡快、盡善盡美。

近義詞:發揮特長、展現優點、充分發揚。

反義詞:不盡性、隱匿才能、未能充分展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