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毋事的意思、毋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毋事的解釋

(1).不事,不從事。《管子·八觀》:“什一之師,什三毋事,則稼亡三之一。”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劉績 曰:“謂興師役一分,則相逮者衆,而為三分,是十分中有三分不事農之人,而亡稅三之一矣。”

(2).猶無須。 明 胡應麟 《詩薮·近體下》:“以 少陵 之才,攻絶句即不能為 李 ,詎謂不若 摩詰 ,彼自有不可磨滅者,毋事更屑屑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毋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結合權威典籍及用例說明如下:

1. 不事,不從事
指不從事某種事務或活動。例如《管子·八觀》提到“什三毋事”,意指有十分之三的人不從事農耕,強調因徭役導緻勞動力流失的現象。此處的“毋事”直接對應“不從事”,反映古代社會對生産活動的重視。

2. 猶無須
表示“不需要”或“不必”。明代胡應麟在《詩薮》中評杜甫詩時用“毋事更屑屑也”,意為杜甫的詩歌成就已足夠卓越,無需再與其他詩人(如王維)作瑣碎比較。此用法帶有勸誡或否定的語氣,常見于文學評論。

詞源解析
“毋”字本義為“不要”“不可”(如“毋妄言”)或“無”(如“毋毛”指沒有毛發),與“事”組合後,通過否定詞強化動作或狀态的缺失,構成古漢語中簡潔的表達方式。

提示
該詞現代漢語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籍或學術讨論中。如需深入考證具體語境,可參考《漢典》或《管子》《詩薮》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毋事》是什麼意思?

《毋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不要去理會、幹涉或插手别人的事情,避免惹麻煩或是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毋事》的拆分部首是“毋”和“事”,其中“毋”是一個獨立的字,讀音為"wú",意為“不、無”,它是由“母”和“一”組成;而“事”也是一個獨立的字,讀音為"shì",意為“事情”,它是由“亻”和“事”組成。

《毋事》中“毋”字的筆畫數為4畫,而“事”字的筆畫數為8畫。

來源和繁體

《毋事》一詞最早出現于《春秋繁露》這本書,書中有一篇名為《毋事》的文章,内容是勸告人們不要過多地插手他人的事情。後來,這個短語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并成為了一個成語。

在繁體中,這個詞可以寫作「毋事」,拆分部首和筆畫數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古時的《毋事》字可能寫作「勿事」。其中,“勿”是古代的否定詞,意為“不要”,而“事”則代表“事情”。雖然寫法不同,但意思和現代的《毋事》相同。

例句

1. 在工作上,我們應該懂得《毋事》的道理,不要過多地幹涉他人的工作。

2. 他一向重視個人隱私,對于别人的生活他都會保持《毋事》的态度。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毋害 (wú hài)、毋庸 (wú yōng)、毋敢 (wú gǎn)。

近義詞:不要幹涉、不要幹預。

反義詞:多事、多管閑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