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嗣德的意思、嗣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嗣德的解釋

繼承美德。 唐 韓愈 《答元侍禦書》:“足下年尚彊,嗣德有繼,将大書特書,屢書不一書而已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嗣德(sì dé)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具有明确的語義結構和曆史文化内涵。從構詞角度分析,“嗣”指繼承、延續,《說文解字》釋為“諸侯嗣國也”,引申為接續前代事業;“德”在《爾雅》中解作“得也”,《尚書》強調“德惟善政”,指道德品行與善治能力。

在語義層面,該詞包含雙重内涵:

  1. 繼承德行:特指對先輩道德準則的傳承,如《漢書·韋賢傳》載“繼嗣太宗,昭明德象”
  2. 延續德政:常見于古代政治語境,越南阮朝曾用“嗣德”作為年號(1848-1883),體現君主對德治傳統的延續訴求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獻研究或曆史論述,詞性可作動詞性短語(如“嗣德修身”)或名詞性短語(如“嗣德昭彰”)。其核心價值在于強調道德傳承的連續性,與儒家“慎終追遠”的思想體系相契合。

網絡擴展解釋

“嗣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進行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答元侍禦書》:“足下年尚彊,嗣德有繼,将大書特書。” 此處“嗣德”表達對延續美德的期許。

三、特殊曆史背景
在越南曆史中,“嗣德”(Tự Đức)是阮朝翼宗皇帝的年號(1848-1883年),用于紀年。但此用法為專有名詞,與中文原義需區分。

四、用法示例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描述,如:“嗣德陵的規模在6陵中最大”,或引申指文化傳承。

該詞兼具語言與曆史的雙重内涵,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中文語境下以“繼承美德”為核心,越南史中則為特定年號。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巧成窮白席傍統本第别囿禀資餐魚禅庵傳宰楮令詞掖挫秣大洲跌跌撻撻幹蘭閣樓梗野瑰貨橫眼鶴屏花紗隳形弧精昏冒火兜牆減師半德桀出礧擊兩眼一抹黑録科沒溜兒磨刮匹頭锲而不舍取途人樣弱情篩糠閃肭紹昧沙時計沈竈生鼃詩牌識味爽性樹敦書缺有間探魚天祿嬥嬥文軸五禅無當五雲溪顯拔線子笑柄效能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