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驕縱狂妄。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二:“邊疆提鎖将軍,久握兵權,常來朝覲,則心生敬畏,如 吳三桂 、 耿精忠 輩,皆以久不朝覲,遂生驕妄。”
“驕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驕妄(拼音:jiāo wàng)指驕縱狂妄,形容人因自大、傲慢而行為放肆,缺乏約束。該詞常用于描述長期掌握權力或地位者因缺乏監督而滋生的負面性格特征。
曆史文獻
清代魏源在《聖武記》卷二中提到:“邊疆提鎖将軍,久握兵權,常來朝觐,則心生敬畏;如吳三桂、耿精忠輩,皆以久不朝觐,遂生驕妄。”
此例說明,吳三桂等将領因長期遠離中央政權監管,逐漸變得驕縱狂妄。
現代用法
如造句:“淡名利,耐寂寞,擋誘惑,兩袖清風;勤務實,去驕妄,講法制,一身正氣。”
強調通過克制欲望、務實作風來避免驕妄心态。
字形結構
“驕”為左右結構,本義指馬壯健,引申為自滿、傲慢;“妄”為上下結構,意為荒謬、非分,二者組合強化了“不合理的傲慢”之意。
近義與反義
近義詞:驕橫、狂妄;反義詞:謙遜、審慎。
多用于批評性語境,如曆史評價、人物性格分析或道德勸誡,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表達中。需注意語境適配,避免口語化濫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聖武記》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驕妄》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态度或行為過于自負、自大,對他人不尊重或輕視。這個詞常用于貶義,表示不良的性格特征。
《驕妄》的部首是「骨」,分解成「骨」和「單」兩個部分。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驕妄》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作者是東漢時期的許慎。該書是一部對古代漢字做出解釋的字典,對于漢字的形狀、意義及用法有着很大的貢獻。
《驕妄》的繁體字為「驕傲」。這個繁體字在台灣、香港等地通常使用。
在古代,「驕妄」這個詞的寫法有所區别。定義中的「驕」字寫作「驕」,而「妄」字寫作「儛」。這些字眼的字形和現代漢字有一定的差異。
1. 他驕妄自大,把自己當成了全世界的中心。
2. 她的驕妄态度讓人難以忍受。
3. 這部電影中的角色非常驕妄,總是對别人嘲笑和輕蔑。
1. 驕矜:指人出于驕傲自滿而傲慢。
2. 驕縱:指人過于驕傲而放縱自己,不顧他人感受。
3. 傲慢:指人自視甚高,不把别人放在眼裡。
1. 自負:指對自己的能力、成就過度自信,過于自負。
2. 傲慢:指對他人态度冷漠傲慢。
3. 自大:指對自己的能力和地位高度自信,自己為中心。
1. 謙遜:指個人對自己不過分自信,對他人恭敬尊重。
2. 謙和:指個人态度溫和,不自以為是,尊重他人意見。
3. 謙虛:指個人對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不過分誇大,以真實為基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