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糧和兵器。《魏書·費穆傳》:“久之,援軍不至,兼行路阻塞,糧仗俱盡。”《魏書·盧昶傳》:“必須簡将增兵,加益糧仗,與之亢拟。” 宋 葉適 《故禮部尚書黃公墓志銘》:“公戍 定遠 ,扼賊西路,給 淮 南鹽司糧仗,募士鏖擊。”
“糧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該詞多用于描述軍隊的物資儲備,例如:
延伸含義
在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征,即經濟(糧)與軍事(仗)的雙重保障能力。
“糧仗”原指軍隊的糧草和武器,是古代軍事術語;現代語境中也可象征綜合實力。如需更深入的文獻例證,可參考《魏書》等史書。
《糧仗》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農作物的收獲量。它指的是農民在收割莊稼後獲得的糧食數量。
《糧仗》的部首是米(米字旁),由3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糧仗》這個字起源于古代中國農耕社會,代表着農作物的豐收。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保留了傳統的形态,沿襲了古代的字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糧仗》的古時候寫法為“糧仗”,其中“糧”代表糧食,“仗”代表兵器或支撐物。
1. 農民們辛勤耕種,希望能夠獲得豐收的糧仗。
2. 今年的糧仗比去年多了許多,這對農民來說是個好消息。
1. 糧食:表示農作物中的食物部分。
2. 豐收:指農作物收獲的數量大。
豐收、豐産
歉收、減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