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衡的意思、杓衡的詳細解釋
杓衡的解釋
指北鬥星。北鬥七星第五為玉衡;第五至第七為杓,又名鬥柄,故稱。 清 顧炎武 《哭李侍禦灌溪先生模》詩:“函丈天涯遠,杓衡歲序移。”
詞語分解
- 杓的解釋 杓 á 同“勺”①。 杓 ā 古代指北鬥第五、六、七顆星。亦稱“鬥柄”。 拉開。 擊。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衡的解釋 衡 é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鏡(借指辨别是非善惡的标準)。衡鑒(衡鏡)。 稱量:衡鈞(借指執掌國政之權)。 反複思索做出決定,比較評定:權衡。衡情度理。 平,對等:平衡。均衡。 指北鬥星:衡漢(北鬥
網絡擴展解釋
“杓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具體解釋如下:
一、拼音與基本釋義
- 拼音:sháo héng(注音:ㄕㄠˊ ㄏㄥˊ)
- 釋義:指北鬥星。北鬥七星中第五顆為“玉衡”,第五至第七顆統稱“杓”(即鬥柄),因此“杓衡”組合代指北鬥星。
二、結構與天文依據
- “杓”的含義:北鬥七星中第五至第七顆星(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形狀如鬥柄,又稱“鬥柄”。
- “衡”的含義:北鬥七星中的第五顆星“玉衡”。
- 組合意義:通過“杓”與“衡”的并稱,代指北鬥整體或強調其方位指示功能。
三、用法與示例
- 文學引用:清代顧炎武在《哭李侍禦灌溪先生模》中寫道:“函丈天涯遠,杓衡歲序移。”
- 語境:多用于詩詞或典籍,體現對天文現象的雅稱或隱喻時光流轉。
四、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相關研究中。如需深入理解,可結合《漢書·天文志》等文獻中北鬥星的文化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杓衡
杓衡(sháo héng)是一個漢字詞,拆分部首為木和昆,筆畫數為9。它由兩個字形組成,木表示杖的形狀,昆表示古代用來稱量物品的天平。
來源
杓衡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原秩》中,原指古代官吏持杖以示權威和傳達指示、用天平量衡貨物以維護公平。後來,杓衡的含義逐漸擴展,也可用來比喻評判事物的标準或準則。
繁體
杓衡的繁體寫法為“杓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杓衡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的行為舉止始終符合社會道德的杓衡。
2. 這個公司在質量杓衡上做得非常好。
組詞
杓衡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詞,如:杓衡執法、杓衡标準、杓衡權威等。
近義詞
杓衡的近義詞包括衡量、權衡、評估等。
反義詞
杓衡的反義詞可以是任意沒有評估或衡量意義的詞語,如主觀、隨意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