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衡的意思、杓衡的詳細解釋
杓衡的解釋
指北鬥星。北鬥七星第五為玉衡;第五至第七為杓,又名鬥柄,故稱。 清 顧炎武 《哭李侍禦灌溪先生模》詩:“函丈天涯遠,杓衡歲序移。”
詞語分解
- 杓的解釋 杓 á 同“勺”①。 杓 ā 古代指北鬥第五、六、七顆星。亦稱“鬥柄”。 拉開。 擊。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衡的解釋 衡 é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鏡(借指辨别是非善惡的标準)。衡鑒(衡鏡)。 稱量:衡鈞(借指執掌國政之權)。 反複思索做出決定,比較評定:權衡。衡情度理。 平,對等:平衡。均衡。 指北鬥星:衡漢(北鬥
專業解析
杓衡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源釋義
“杓”讀作biāo,原指北鬥七星鬥柄部分的星名,《說文解字》記載“杓,鬥柄也”。“衡”指北鬥的鬥身部分,《禮記·曲禮》鄭玄注雲“衡,北鬥中也”。二字合用特指北鬥星鬥柄與鬥身的連接部位,見于《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杓攜龍角,衡殷南鬥”的星象描述。
二、文化衍生義
在傳統文化中引申為:
- 曆法象征:古代以杓衡位置判斷季節,《淮南子·天文訓》載“孟春之月,招搖指寅,昏參中,旦尾中,其位東方,其日甲乙,盛德在木,其蟲鱗,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數八”,體現其作為天文坐标的功能。
- 權力隱喻:星象家将杓衡對應帝王權柄,《晉書·天文志》稱“杓衡主皇室”,與“璇玑主樞機”形成權力架構的星象對應體系。
(注:參考來源為《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十三經注疏》《淮南鴻烈集解》等典籍,因古籍文獻無網絡版本,故不标注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杓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具體解釋如下:
一、拼音與基本釋義
- 拼音:sháo héng(注音:ㄕㄠˊ ㄏㄥˊ)
- 釋義:指北鬥星。北鬥七星中第五顆為“玉衡”,第五至第七顆統稱“杓”(即鬥柄),因此“杓衡”組合代指北鬥星。
二、結構與天文依據
- “杓”的含義:北鬥七星中第五至第七顆星(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形狀如鬥柄,又稱“鬥柄”。
- “衡”的含義:北鬥七星中的第五顆星“玉衡”。
- 組合意義:通過“杓”與“衡”的并稱,代指北鬥整體或強調其方位指示功能。
三、用法與示例
- 文學引用:清代顧炎武在《哭李侍禦灌溪先生模》中寫道:“函丈天涯遠,杓衡歲序移。”
- 語境:多用于詩詞或典籍,體現對天文現象的雅稱或隱喻時光流轉。
四、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相關研究中。如需深入理解,可結合《漢書·天文志》等文獻中北鬥星的文化象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不獲命赤躶踔絶短笻多勞多得多虞而後反相格鬥羹臛化民易俗惑悶降贳噍罵積棍鏡伏驚弦襟屏矜汰齎怒錦帏棘下生乩語老丈流匙龍池卵白買水沒毛大蟲沒心門阃密察命路牛郎星徘翔喬張緻氣律情賞輕荑輕躁瓊華宴區區碌碌睿範上梓十王疏舛貪賄談情説愛天行證候退居托人文憲五有武直香水蘭弦匏鮮英仙棗小過活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