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定策國老的意思、定策國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定策國老的解釋

唐 代自 敬宗 至 宣宗 ,宦官操縱國家大權,可以廢立皇帝。樞密使宦官 楊複恭 給兄子 守亮 的信中,自稱是“定策國老”,以策立皇帝的功臣自居,而稱 昭宗 李晔 為“負心門生”。參閱《新唐書·楊複恭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定策國老

“定策國老”是中國古代政治術語,特指在王朝更疊或君主廢立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元老重臣。其核心含義如下:

  1. 詞義解析

    • 定策:指制定、決策國家重大事務,尤指擁立新君或決定皇位繼承。
    • 國老:泛指德高望重、位極人臣的朝廷重臣,常為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或宰相級别的官員。

      合稱“定策國老”,即主導皇位繼承決策的核心權臣,其地位淩駕于一般朝臣之上,甚至能左右君主廢立。

  2. 曆史背景與典故

    該詞源于東漢權臣梁冀的事迹。據《後漢書·梁冀傳》載,漢質帝因稱梁冀為“跋扈将軍”遭其毒殺,梁冀隨後擁立漢桓帝,自居“定策國老”,把持朝政。後世以此形容權臣借擁立之功掌控朝綱,如唐代宦官仇士良、明代張居正均被史家類比此稱。

  3. 權威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指決定策立皇帝的老臣。後多指掌權的大臣。”

    《古代漢語詞典》進一步強調其政治屬性:“定策,指擁立皇帝;國老,指朝廷重臣。合指主導皇位繼承的權臣。”

  4. 延伸用法

    該詞隱含權傾朝野、功高震主的貶義,常見于史書對權臣的批判。如清代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評唐代宦官:“自謂有定策之功,專擅威福,實為國老。”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定策國老”是一個源自唐代的曆史典故,主要用于描述特定政治背景下的人物角色。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詞由“定策”(制定決策)和“國老”(國家重臣)組成,字面指在國家決策中具有權威地位的元老。但實際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

二、曆史背景與典故

根據和,該詞出自《新唐書·楊複恭傳》:

三、用法與引申義

四、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研究或相關文獻分析,用以形容憑借特殊地位幹預最高權力決策的權臣。

提示:若需查閱原始史料,可參考《新唐書》卷二百零八《楊複恭傳》。

别人正在浏覽...

包龍圖駁陰純正無邪畜疫翠幰打趣方德放士飛沙走石豐厖改移乖方關賦酣痛淋漓歡柔花頭勇加害腱子交招激辭桀猾記恚寂默經落靜砌進巵窘困雞絮繼蹤踞峙開合自如科名人客省控咽枯槁倈兒裡外裡鹵斥馬路牙子盟盤民間故事嘛呢堆南京怒氣沖沖謙悫前兄後弟耆崛僛舞三養省斂史案瘦硬説泛苔帻湯麪退水吞聲飲氣王術晚籁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