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限的意思、節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限的解釋

節約限制。《北齊書·文宣帝紀》:“凡諸賞賚,無復節限,府藏之積,遂至空虛。” 清 戴震 《原善》卷下:“尚廉恥,明節限,無所苟而已矣,義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釋,主要側重于約束、限制和界限的概念:

  1. 基本含義:約束與限制

    • "節限"的核心意思是節制、限制、約束。它指對事物、行為或範圍進行控制,使其不超出一定的界限或額度。
    • 例如:在資源使用上設定"節限",意味着規定一個上限,不允許無節制地消耗。
    •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對"節"有"限制;約束"的義項(如"節制"),對"限"有"指定的範圍;限度"的義項(如"界限"、"期限")。"節限"可視為這兩個語素意義的結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2. 具體應用:範圍或額度

    • 引申指規定的範圍、界限或額度本身。它表示一個被劃定的、不可逾越的邊界或最高允許值。
    • 例如:在時間、空間、數量等方面設定的具體"節限"。
    •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中,"節"有"節度;法度"義,"限"有"指定的範圍;止境"義。"節限"一詞本身在古漢語中即有使用,如《後漢書·窦融傳》"融等所以欣服高義,願從役於将軍者,良為此也。今□□□□,而将軍複欲規川澤之饒,争桑麻之利,此節限之始,竊為将軍惜之。" 此處"節限"指限制、約束的開端。 (來源: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86-1994.)
  3. 文言用法:界限

    • 在古漢語中,"節限"有時更直接地指界限、邊界。
    • 例如:劃分地域的"節限"。
    • 來源參考:《辭源》(修訂本)中,"節"有"界限"義(如"地節"指地界),"限"有"界限"義。"節限"連用可指邊界。 (來源: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編. 辭源(修訂本)[M].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79-1983.)
  4. 與近義詞的辨析

    • 節制: 更強調自我控制、自我約束,主體通常是行為者自身。
    • 節限: 更強調外在的規定、限制或範圍本身,可以是他人施加的,也可以是客觀存在的界限。
    •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在辨析相關詞彙時,強調了"限制"側重于外部力量的制約,"節制"側重于自我約束。 (來源:李行健 主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語文出版社, 2014.)

"節限"一詞主要表示對事物或行為進行約束、限制,或者指這種約束、限制所規定的具體範圍、界限或額度。它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相對較低,更常見于特定語境或書面語中,其核心在于"限制"和"界限"的概念。

來源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節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節約限制,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節限”由“節”和“限”組合而成:

    • 節:取“節制、節省”之意,如“開源節流”;
    • 限:指“限制、範圍”,如“界限”。
      合指通過節制行為或資源使用來達到限制的目的。
  2. 曆史用例

    • 《北齊書·文宣帝紀》提到:“凡諸賞賚,無復節限,府藏之積,遂至空虛。”
      此處指賞賜缺乏節制,導緻國庫空虛。
    • 清代戴震《原善》中強調:“尚廉恥,明節限,無所苟而已矣,義也。”
      将“節限”與道德規範結合,體現自我約束的倫理意義。

應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用例或來源,可參考《北齊書》《原善》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璧微瑕百年百雉八隣幫扶邊戎鞭屍鼈菜薄暮參叩策括柴垛傳敏叢木蹙零醋娘子大父倒薤大熊貓科疊連定量分析頂視圖抵死謾生踧足發起封洫鬼跌記歡舉圜室笏牀薦撙精濕進陷九部酒簏積羽沉舟局部麻醉抗策扐掯兩榜埒類倫好納木錯納新吐故粘蟲傾壺傾匮人彜實權四書文陶寫痛訴托公報私土強挽任無巧不成書羨赢顯著孝誠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