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的意思、阿育王的詳細解釋
阿育王的解釋
梵語。或譯作 阿輸迦 。意為 無憂王 。為古 印度 名王 旃陀羅笈多 之孫, 賓頭沙羅 之子,初奉婆羅門教,後皈依佛教,崇佛教為國教。頒布許多以佛教治國的敕令,刻在山岩或石柱上,并派人到國外傳教,對以後佛教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阿育王 壞七塔,作八萬四千塔,最初作大塔,在城南二裡餘…… 阿育王 于此作 泥梨城 。” 範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公元前三世紀中,有 阿育王 信奉佛教,供養僧徒。”
詞語分解
- 阿的解釋 阿 ā 加在稱呼上的詞頭:阿大。阿爺。阿爹。阿羅漢。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阿育王(公元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被稱為“無憂王”,其統治時期是古印度史上最輝煌的階段之一。以下是對他的詳細解釋:
1.身份與統治
阿育王是孔雀王朝創始人旃陀羅笈多的孫子,頻頭娑羅王之子。他在公元前273年通過權力鬥争繼位,并以軍事擴張聞名,幾乎統一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及今阿富汗部分地區。
2.軍事與治國成就
- 早年以“黑阿育王”著稱,崇尚武力,曾征服羯陵伽國,造成數十萬人傷亡。
- 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将全國劃分為行省,并推行中央集權管理。
3.宗教貢獻
- 晚年皈依佛教,成為“白阿育王”,将佛教定為國教,并頒布大量以佛教治國的敕令,刻于石柱和山岩(即阿育王石柱)。
- 主持第三次佛典結集,整理佛教經典,派遣使者到國外傳教,推動佛教成為世界性宗教。
4.文化遺産
- 興建8.4萬座佛舍利塔,推廣佛教建築藝術。
- 其石柱銘文是研究古印度曆史的重要考古證據。
5.曆史評價
阿育王被公認為印度曆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統治時期孔雀王朝達到鼎盛,對佛教傳播和印度文化影響深遠。
若需了解更多細節(如具體戰役、佛教政策等),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考古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育王這個詞是指印度古代一位偉大的君王,名叫阿育王。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阝」和「肀」,它們分别表示山和月。阿育王一詞的來源是佛經,阿育王是佛教很重要的人物。在繁體字中,「阿育王」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阿育王」的寫法也保持不變。以下是一個關于「阿育王」的例句:阿育王是印度曆史上一位偉大的君王。關于「阿育王」的組詞有很多,比如「阿育王朝」、「阿育王遺葬地」等。近義詞可以是「阿育王大玉網」,反義詞可能是「非阿育王」。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