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畫飾的匾額。 元 餘阙 《送普原理之南台禦史兼簡察士安》詩:“霜署起南天,雲霄畫榜懸。”
劃槳。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江上風清,門前遇故人。屋裡雲生,湖中膾玉鱗。初試 越 羅新,還妝畫榜行。”
“畫榜”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uà bǎng,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裝飾有繪畫的匾額,常用于古代建築或特定場合。例如:
明代陳汝元《金蓮記·就逮》中曾用“畫榜”代指劃槳動作:“初試越羅新,還妝畫榜行”。此用法較為罕見,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代文獻記錄。
《畫榜》是一種古代中國的文學藝術記載形式。它記錄了一些繪畫作品的排名和評價,通常用來展示和鑒賞藝術作品。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它們分别是“畫”和“榜”。
“畫”字的部首是“田”,它有8個筆畫。而“榜”字的部首是“木”,它有12個筆畫。
《畫榜》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時期。當時的文人和學者們通過制作《畫榜》來評價和宣傳繪畫作品。《畫榜》通常以榜文的形式撰寫,上面記錄了繪畫作品的名稱、作者以及其排名和評價。
《畫榜》的繁體字形為「畫榜」。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對于《畫榜》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由于沒有具體的古代寫法記錄,我們無法确認。
1. 這幅繪畫作品在《畫榜》中名列前茅。
2. 他的作品雖然沒有進入《畫榜》,但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組詞:畫展、榜單、書畫
近義詞:畫冊、繪畫清冊
反義詞:書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