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在郊野行吊禮。《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齊侯 歸,遇 杞梁 之妻於郊,使弔之。辭曰:‘ 殖 ( 杞梁 即 杞殖 )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弔。’” 楊伯峻 注:“古禮,唯所謂賤者受郊弔。 杞梁 乃大夫,故其妻辭弔……《檀弓下》又雲:‘君遇柩於路,必使人弔之。’則 齊莊 之使人弔亦合古禮, 杞梁 之妻之辭弔,亦合古禮。”
“郊吊”是古代禮儀中的一種特殊吊唁形式,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在郊野而非正式場所舉行的吊唁儀式。根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這種禮儀通常用于身份較低者,如《左傳》中杞梁之妻拒絕齊莊公的郊吊,認為大夫應受正式禮儀。
曆史背景與争議
郊吊與古代等級制度密切相關:
字義分解
文化意義
這一典故成為後世讨論禮制與人情矛盾的經典案例,如唐代《通典》對此有延伸讨論,體現了古代喪葬禮儀的階級性特征。
如需了解完整文獻記載,可參考《左傳》原文及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相關章節。
郊吊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古代喪葬儀式中的一種祭奠活動,主要是在郊外舉行。郊吊的意思是在郊外為逝者舉行追思祭祀儀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郊(部首:阝,筆畫:8) + 吊(部首:口,筆畫:6)
來源:
郊吊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喪葬文化。古人認為郊外風景秀麗,空氣清新,舉行郊吊祭祀可以感召逝者的靈魂并且使他們得到超度和平靜。
繁體:
郊吊的繁體字為「郊弔」,弔即為吊的另一種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郊吊寫作「郊捩」。
例句:
1. 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會到逝者墓前郊吊,獻上鮮花和祭品。
2. 我們将舉行郊吊儀式,以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組詞:
郊外、吊唁、郊遊、吊問、生死有命,富貴由天。
近義詞:
邦吊、郊祭、郊禮、郊拜
反義詞:
郊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