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在郊野行吊礼。《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齐侯 归,遇 杞梁 之妻於郊,使弔之。辞曰:‘ 殖 ( 杞梁 即 杞殖 )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弔。’” 杨伯峻 注:“古礼,唯所谓贱者受郊弔。 杞梁 乃大夫,故其妻辞弔……《檀弓下》又云:‘君遇柩於路,必使人弔之。’则 齐庄 之使人弔亦合古礼, 杞梁 之妻之辞弔,亦合古礼。”
“郊吊”是古代礼仪中的一种特殊吊唁形式,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指在郊野而非正式场所举行的吊唁仪式。根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这种礼仪通常用于身份较低者,如《左传》中杞梁之妻拒绝齐庄公的郊吊,认为大夫应受正式礼仪。
历史背景与争议
郊吊与古代等级制度密切相关:
字义分解
文化意义
这一典故成为后世讨论礼制与人情矛盾的经典案例,如唐代《通典》对此有延伸讨论,体现了古代丧葬礼仪的阶级性特征。
如需了解完整文献记载,可参考《左传》原文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相关章节。
郊吊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祭奠活动,主要是在郊外举行。郊吊的意思是在郊外为逝者举行追思祭祀仪式。
拆分部首和笔画:
郊(部首:阝,笔画:8) + 吊(部首:口,笔画:6)
来源:
郊吊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丧葬文化。古人认为郊外风景秀丽,空气清新,举行郊吊祭祀可以感召逝者的灵魂并且使他们得到超度和平静。
繁体:
郊吊的繁体字为「郊弔」,弔即为吊的另一种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的郊吊写作「郊捩」。
例句:
1.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到逝者墓前郊吊,献上鲜花和祭品。
2. 我们将举行郊吊仪式,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组词:
郊外、吊唁、郊游、吊问、生死有命,富贵由天。
近义词:
邦吊、郊祭、郊礼、郊拜
反义词:
郊迎
谤讟鞭蒲草寇储德棰敕次雎寸肠惰劣沸唇瀵魁功德天国命户房荐导见谕矫国更俗济和积趱看板娘枯骨朽脊枯毫魁斗馈岁劳冗两脚规骊黄牝牡灵机一动麟罽谩索梦见秘册名副其实杷罗剔抉配祔劈腿千里命驾清净轻死重义山甿瘦嶙嶙衰懦税基思无邪私盐岁破泰山刻石踏面滔朗添盆题剑桐油涂龟榲桲午漏下得鲜风小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