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直的意思、南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直的解釋

南直隸 的省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且説 南直 長洲 有一村農,姓 孫 ,年五十歲。” 王古魯 注:“ 明成祖 從 南京 應天府 遷都 北京 後,以舊時 江南省 所轄各府直隸 南京 ,時稱 南直隸 ,約有今 江蘇 安徽 兩省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南直

釋義

“南直”是明代行政區劃“南直隸”的簡稱,指直屬于南京(應天府)管轄的行政區域,與“北直隸”(北京管轄)并稱。其範圍涵蓋今江蘇、安徽、上海全境及浙江北部、江西東北部、湖北東部等地,核心為應天府(今南京),為明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詳細解釋

  1. 曆史沿革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應天府),将周邊地區劃為直隸中央的行政區域,稱“直隸”。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後,原直隸地區改稱“南直隸”,仍保留六部等中央機構建制,形成“兩京制度”。南直隸不設布政使司,由六部直接管轄,凸顯其特殊地位。

  2. 地理範圍

    據《明史·地理志》記載,南直隸轄14府、4直隸州,包括:

    • 應天府(南京)、蘇州府、松江府(今上海)、常州府、鎮江府
    • 揚州府、淮安府、鳳陽府(今安徽)、廬州府(合肥)、安慶府
    • 徽州府(黃山)、甯國府(宣城)、池州府、太平府(馬鞍山)
    • 直隸州:徐州、滁州、和州(和縣)、廣德州(廣德)
  3. 行政地位

    南直隸作為留都(南京)的直轄區,雖非正式首都,但保留完整的中央官署(如南京六部、都察院),負責南方賦稅征收、漕運管理及軍事防衛,經濟上依托長江、運河樞紐,為全國財賦重地。


權威參考來源

  1. 《明史·地理志》

    明确記載南直隸的建制沿革及所轄府州,為官方正史文獻依據。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明史》)

  2.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定義“南直隸”為明代兩京制下的特殊行政區,詳述其職能與轄區演變。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南直”詞條,釋義為“南直隸的省稱”,并引明清文獻用例佐證。


語用說明

“南直”屬曆史專名,現代漢語中僅用于史學語境,如“南直隸賦稅占全國三成”(據《明實錄》)。其簡稱形式多見于明清典籍,如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載:“南直水利之務,關乎國計。”

網絡擴展解釋

“南直”是一個曆史地理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南直”是“南直隸”的省稱,為明代行政區劃名稱。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将原屬南京(應天府)管轄的江南地區設為“南直隸”,與“北直隸”(今河北一帶)相對。其轄區大緻包括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及上海部分地區。

2.曆史背景

3.與其他概念的區别

4.其他解釋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南直”有“直接、坦率”的引申義,但此用法在曆史文獻中罕見,可能為現代誤讀或衍生義,需結合語境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明代行政區劃,可參考《明史·地理志》或相關曆史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客拜揖緥裙拔砦倍萬補諡側寒池漚侈禦钏子麤易打奪蕩戶禱謝邸史搤吭額手稱慶遏陽乏盡番茄肥醲楓木府學溝主含元黃沙畫種奬就簡退饑儉經心久次九代九五巨會科鬥字客授藍田痨怯樂遊原林黛玉令主馬留秘愛訬婧摸營赧獻旁侍袍杖破折棄本求末仁境涉曆雙雙順答蘇拉無盡無休五斂子無理取鬧下坂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