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弛刑的意思、弛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弛刑的解釋

指弛刑徒。《漢書·宣帝紀》:“ 西羌 反,發 三輔 、中都官徒弛刑,及應募佽飛射士……詣 金城 。” 顔師古 注:“ 李奇 曰:‘弛,廢也。謂若今徒解鉗釱赭衣,置任輸作也。’……弛刑, 李 説是也。若今徒囚但不枷鎖而責保散役之耳。” 晉 袁宏 《後漢紀·章帝紀上》:“上以 幹 為假司馬,将弛刑及從千人詣 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弛刑是中國古代法律術語,指對已判刑罰進行減輕或免除的制度。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闡釋:

  1. 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定義,“弛”意為“放松、解除”,“刑”指“刑罰”,合指對罪犯原有刑罰的寬宥或減免1。該制度體現了古代司法中“慎刑恤罰”的思想,常見于赦令、恩诏等特殊情形。

  2. 曆史源流

    “弛刑”最早見于《漢書·宣帝紀》,漢宣帝曾下诏“其赦天下,與士大夫厲精更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弛刑徒”1,指對刑徒解除監禁或減輕勞役。漢代“弛刑徒”常被征發戍邊或參與工程建設,兼具懲戒與利用的雙重性質。

  3. 制度特征

    據張晉藩《中國法制史》研究,弛刑不同于一般赦免,需滿足特定條件(如服刑表現、國家慶典),且多針對輕刑犯1。例如《唐律疏議》規定,流刑犯遇赦可“弛刑歸鄉”,但殺人等重罪不在其列。

  4. 文化影響

    該制度反映了儒家“仁政”思想與法家嚴刑峻法的調和,如《禮記·月令》主張“孟夏之月,斷薄刑,決小罪,出輕系”,成為後世弛刑實踐的理論依據之一1。

網絡擴展解釋

弛刑是一個古代法律術語,主要含義如下:

  1. 基本解釋
    “弛”意為解除或減輕,“刑”指刑罰。弛刑指對服刑者解除刑具、赦免部分刑罰,但要求其參與勞役或軍事行動作為替代。例如漢代文獻中提到的“弛刑徒”,即被赦免枷鎖的罪犯,但仍需承擔戍邊、屯田等任務(《漢書·宣帝紀》)。

  2. 曆史背景
    漢代常将弛刑徒用于邊疆防禦或軍事行動。例如:

    • 假司馬(代理軍官)率弛刑士千人出征西域;
    • 漢章帝派遣弛刑徒與正規軍共同駐守零陽。
  3. 法律特征

    • 需皇帝頒布“弛刑”诏書方可執行;
    • 解除刑具(如鉗、釱)和囚服,但需服勞役;
    • 與“施刑”存在通假關系,《後漢書》中“施刑”即“弛刑”,指赦罪者。
  4. 近義詞
    減刑、弛刑徒。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現代法律體系中無直接對應概念。如需具體案例,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漢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痾鞭杠變古亂常别材槟子不俟駕唱喚大洋惦記短見薄識廢事估搗橫說混作觳土嬌怯僥繞節嫠疾疠眷區駒騋趷蹬誇官老人與海離拆靈谿亂孽貓哭耗子馬如遊龍鳴林南美溺意濃蔭蔽日黔黑乞儉青怵清賞棄市趨趨傻勁兒尚甫殇殀室家誓天斷發受法戍人絲綸簿傞俄偷耳土話推乾就濕頑才僞孔委虵巫婆五雲字饷銀鮮卉限米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