逶夷的意思、逶夷的詳細解釋
逶夷的解釋
猶逶迤。曲折綿延貌。 晉 陸雲 《登台賦》:“於是迥路逶夷,邃宇玄芒。” 宋 歐陽修 《樂郊》詩:“有山在其東,有水出逶夷。”
詞語分解
- 逶的解釋 逶 ē 〔逶迤〕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亦作“逶侈”、“逶蛇”、“委迤”、“委移”。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夷的解釋 夷 í 中國古代稱東部的民族:東夷。九夷(古時稱東夷有九種)。 中國舊時指外國或外國的:華夷雜處(?)。 平,平坦,平安:化險為夷。 弄平:夷為平地。 消滅:夷滅。族夷(誅殺犯罪者家族)。 等輩:“諸
網絡擴展解釋
“逶夷”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 讀音:wēi yí(注音:ㄨㄟ 一ˊ)
- 詞性:形容詞
- 核心意義:形容道路、河流等曲折綿延的形态,也可引申為言語或行為迂回婉轉。
二、詳細解釋
- 本義:
由“逶迤”(曲折蜿蜒)與“夷”(平坦)組合而成,字面指“曲折中帶有平緩”的樣态。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觀,如山路、河流的蜿蜒延伸。
- 引申義:
在文學語境中,可比喻表達方式含蓄迂回,不直截了當。
三、例句與文獻引用
- 晉代陸雲《登台賦》:“迥路逶夷,邃宇玄芒。”(形容道路曲折,建築深邃)
- 宋代歐陽修《樂郊》詩:“有山在其東,有水出逶夷。”(描繪山水蜿蜒之景)
四、相關說明
- 近義詞:逶迤、蜿蜒、曲折
- 使用場景:多用于古文或書面文學,現代口語中較少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陸雲集》《歐陽修全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逶夷》的意思
《逶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思是曲折、彎曲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逶夷》由“辶”部首和“田”部首組成。它有11個筆畫。
來源
《逶夷》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關雎》中,用來描述美麗而迷人的景色。
繁體
繁體字是「逶」和「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些差異。《逶夷》可以寫作「追飛」,意思也是曲折、彎曲。
例句
他的步伐逶夷,宛如行走在風中的柳枝。
組詞
逶迤、逶迩、迂逶、披荊斬棘逶迤前進。
近義詞
彎曲、曲線、曲折。
反義詞
筆直、直線、直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