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課引的意思、課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課引的解釋

征收鹽稅。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政事三》:“濱海之民無所得食,必出於販私。販私則課引必滞,引滞則商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課引是一個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法和曆史語義兩個維度解析。從《漢語大詞典》釋義來看,“課”本義為“試”(《說文解字》),後衍生出考核、教學、賦稅等義項;“引”則有牽引、引導之意(《辭源》)。二者結合形成的“課引”在古籍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其一指古代賦稅制度,見于《宋史·食貨志》:“諸路課引,視舊額增損有差”,此處特指按鹽引、茶引等憑證征收的專賣稅。這種用法在《中國曆代食貨志彙編》中可得到佐證。

其二為教育術語,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載:“講學必先課引”,指教學過程中引導思考的環節,相當于現代教育學中的“課堂導入”概念。該釋義在《教育大辭典》中被歸入傳統教學法範疇。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當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收錄該詞條,但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仍保留相關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課引”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文獻或使用場景區分:

一、古代鹽稅征收(主流含義)

釋義:指征收鹽稅,屬于古代經濟制度術語。
來源:該含義源自清代文獻,如梁章鉅《退庵隨筆·政事三》提到“販私則課引必滞,引滞則商疲”,其中“引”指鹽引(官府發放的食鹽運銷憑證),“課”指征稅,合指鹽稅征收。

二、教學引導(非主流或現代引申)

釋義:由“課”(教學)和“引”(引導)組成,指教學中的啟發與指導過程。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教師通過提問、讨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強調教育方法。

補充說明

  1. 權威性差異:鹽稅釋義在《漢典》《退庵隨筆》等高權威來源中被明确記載,而教學引導的釋義僅見于個别現代解釋,可能為引申或誤用。
  2. 詞義演變:若需使用“教學引導”含義,建議結合上下文明确語境,避免混淆。

建議根據具體文獻或使用場景選擇合適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戀敗褐鞭笞天下荜門委巷長門怨傳示撺紅粗陋雕紅漆抵搭耳熟法将革僚垢面國豔古僻合聞渾涵系泊節儀階職金陣君師潰叛愧佩闊禁連底凍理兵囹圉溜勾子曆行羅敷有夫偻翣滿座門正免避蜜麪木樵牛脣搶救人民币桑末擅壑專丘侁仕攝收石房十直手澤之遺殊深轸念食祭夙敵苔牋太孫剔豎提學溫藉痫痙憲牌小費希濶